第207章 华夏通手机上市(1 / 2)
第207章华夏通手机上市
实验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燁身上,闪烁著兴奋与期待的光芒缩小体积,优化电路,这正是技术突破的关键,也是迈向实用化、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赵致远深吸一口气,率先回应:“燁哥,我们之前也討论过这个问题。现有的元件確实太大了,不仅笨重,功耗也高。”
“我们尝试过一些集成方法,但效果有限。”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徐燁走到一块白板前,拿起笔,开始勾勒起来。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同时入手:第一,研究更高效的集成电路设计,儘可能减少分立元件的数量。”
“第二,寻找或者定製更小型的专用元件,比如滤波器、放大器。”
“第三,优化电源管理,减少功耗,这样电池也能小一点。”
“第四,天线设计也可以优化,尝试內置或者更小巧的外置方案。”
他一边说,一边写下要点,思路清晰,直指核心。
这些想法有些基於他超前的见识,有些则是在洞察之眼的辅助下,结合当前技术条件得出的最优解。
研究人员们围拢过来,眼神越来越亮。
徐燁提出的方向不仅具体,而且极具可行性,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特別是集成电路,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缩小体积的核心。”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我会儘快弄来一些国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样品资料,大家参考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他深知完全依赖国外技术是不行的,必须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
提供资料是启发,而不是照搬,“太好了!如果有最新的资料参考,我们能少走很多弯路!”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说。
徐燁点点头,“但消化吸收后,要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另外,关於定製元件和电池的问题,我会去联繫相关的厂家和研究所,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布局產业链,这也是徐燁早就计划好的。
只有打通上下游,才能不被卡脖子,更快地推进项目。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徐燁完全沉浸在实验室里。
他和研究人员们一起拆解那台初代行动电话,分析每一个模块,討论每一个可以优化的细节。
他从一个投资者、管理者,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技术攻关者,提出的许多见解都让赵致远等人喷喷称奇,没想到这位“老板”在技术上也如此深厚。
直到日头高升,徐燁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
他叮嘱大家注意休息,安排好接下来的研发重点,並承诺奖金下午就会送到每个人手上,在又是一阵欢呼中,他才离开实验室。
驱车回家的路上,徐燁的心情依旧激盪,但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清晰的规划行动电话的成功雏形,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时代的大门,而他,正带领看一群充满才华和热情的年轻人,奋力向前。
回到四合院,已是午饭时分。家人都在等他,饭桌上其乐融融。
下午,徐燁兑现承诺,派人將奖金送到了实验室,並开始著手联繫元件厂家和研究机构。
同时,他也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和方式,利用洞察之眼获取的信息,开始搜集国外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利摘要。
几天后,周小红和周可可也风尘僕僕地从杭城赶到了京城,参加了徐燁和沈凝在京城举办的婚礼。
婚礼办得既隆重又温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沈凝穿著那身华丽的红色中式礼服,戴著翡翠项链,美得不可方物。
徐燁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精神奕奕。
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两人再次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婚礼结束后,生活渐渐步入新的轨道。
孩子们都去了新学校,適应得不错。
徐东明和李慧也慢慢熟悉了京城的生活,平时帮著料理家务,照看怀孕的沈凝,閒暇时就在胡同里逛逛,和邻居聊聊天。
徐燁则变得更加忙碌,超市的扩张需要他决策,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行动电话的项目中。
他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往郊区的实验室跑,与赵致远团队一同攻坚克难。
资金像流水一样投入进去,购买更精密的仪器,尝试新材料,测试新方案。
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大家欢欣鼓舞。
在徐燁的方向性指导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进展比预想的还要快一些。
三个月后,第二代样机出炉了!体积比第一代缩小了將近三分之一,重量减轻,待机时间也有所延长,通话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过,还是比大哥大要略大一些,距离便携还有很长的路,但坚实的第二步已经迈出。
徐燁已经开始著手申请专利了,虽然这个技术国外已经有了,但是技术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申请了专利,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很快,行动电话的事情就引起了轰动。
现在可是1980年,国內根本没有人研究这个。
国外倒是有行动电话出现了,但也没有进入商业阶段。
徐燁这个时候拿出了一台行动电话,还有蜂窝网络基站技术,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
消息最先是在小范围的学术和技术圈子里流传开的。
赵致远团队中的一位研究员在与母校导师的通信中,难掩兴奋地提到了项目的重大进展。
这位导师敏锐地意识到其重要性,在一次行业內部的研討会上,作为国內通信技术前沿探索的例证,谨慎地提及了“京城某民营实验室在移动通信终端研发上取得突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
“民营实验室”、“行动电话”、“蜂窝网络”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足以让与会专家们感到震惊和怀疑。
当时国內的通信研发主力是国营大厂和国家级研究所,方向也以改进现有固话。
自主研发行动电话系统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隨著更多细节逐渐被透露出来,怀疑逐渐转向了惊和好奇。
很快,有关方面通过渠道进行了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