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皇明 > 第485章 炼己筑基,培植心腹

第485章 炼己筑基,培植心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边走边笑,嘴里念叨着。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都造反了,该享的福,半分都不能少!本教主今夜就要享受享受!”

王好贤当即朝着后院走去。

此刻。

后院的正房里,烛火早已点得通明。

五个女子正站在屋中央,一个个穿着绫罗绸缎,却都低着头,双手绞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惧意。

最左边的是嘉兴最大绸缎庄“瑞昌号”的东家之女,肌肤雪白,梳着双丫髻。

中间两个是前嘉兴通判的女儿,一个擅琴,一个擅画,眉眼间带着书卷气。

右边两个则是烟雨楼的名妓,一个叫苏眉,一个叫柳腰,身段婀娜,却也难掩惶恐。

她们都是王好贤让人从城中搜来的,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容貌出众,没一个敢反抗。

王好贤迈着醉步走进屋,目光扫过五个女子,像饿狼盯着猎物。

他上前一把搂住苏眉的腰,又拽过绸缎庄的小姐,左拥右抱,手上的力气大得惊人,苏眉疼得低呼一声,却不敢挣扎。

“怕什么”

王好贤贴着苏眉的耳朵,酒气喷在她脸上。

“跟着本教主,有你们享不尽的福!”

说着,他猛地伸手,一把扯开绸缎庄小姐的衣领,露出雪白的脖颈,女子吓得眼泪直流,却只能任由他摆布。

屋内很快传来女子的啜泣声和王好贤的狂笑,烛火摇曳,映在窗纸上的影子,荒唐又丑陋。

与此同时。

几百里外的镇江府城,却透着与嘉兴截然不同的肃杀。

城门外来了一队人马,甲胄在夜色中泛着玄铁冷光,每一个士兵都身姿挺拔,步伐整齐,腰间的腰刀、背上的火铳都擦拭得锃亮。

这是来自北京京营的精锐,甲胄上“京营”二字的烙印,在月光下格外清晰。

队伍最前方,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正是定远侯邓邵煜。

他穿着将军甲,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虽手握一万精锐,却丝毫不敢怠慢。

刚到镇江府衙外,他便翻身下马,让亲兵捧着兵部的文书,快步往府衙里走。

江南战局的关键,全在袁可立和张维贤手中,自己虽是侯爵,却只是来协助的,绝不能摆架子。

府衙内。

袁可立和张维贤正围着舆图议事,见邓邵煜进来,两人都起身相迎。

邓邵煜赶紧躬身行礼,双手递上文书:

“末将邓邵煜,奉陛下旨意,率一万京营精锐南下,听凭袁部堂、国公爷调遣!”

袁可立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递给张维贤,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邓侯爷来得正好!”

他指着舆图上嘉兴的位置。

“王好贤在嘉兴已成气候,麾下虽多是流民,却也有十万之众,我等手中虽有十万兵力,却要分守江阴、常州、长兴等地,真正能调动的游击兵力,不过三万余人,应付起来终究吃力。”

张维贤也点头附和:“京营精锐乃陛下亲训之师,战力远胜地方卫所,有这一万人加入,咱们便能抽出兵力,对嘉兴形成合围了!”

邓邵煜闻言,赶紧道:“末将带来的弟兄,都是京营里的老兵,擅长步战、火铳,若是要进攻嘉兴,末将愿为先锋!”

袁可立拍了拍邓邵煜的肩膀,欣慰的说道:

“有邓侯爷这话,我便放心了。先让他们在镇江休整几日,明日咱们再商议围剿之策。”

“是!”

邓邵煜当即领命。

除了邓邵煜麾下甲胄鲜明的京营精锐,一队队插着“兵部”“吏部”“户部”旗号的马车正缓缓驶入城门,车厢里堆着的文书箱、印信匣,透过半开的车帘隐约可见。

这便是从北京南下的官员队伍,领头的几匹马上,坐着的正是庚申科进士中的翘楚:

倪元潞、卢象升、傅冠,还有十余名同科出身的官员,个个身着青袍,眉宇间带着几分锐气。

卢象升走在最前,他穿着一身五品官袍,腰间佩着御赐的鱼袋。

他能给被破格升任兵部郎中,靠的不仅仅是陛下的看重,更是能力使然。

杨涟整顿蓟镇之后,是他接收了蓟镇,之后稳住蓟镇的。

若非不能提拔太快。

否则,他的官职,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兵部郎中。

“卢郎中,前面就是镇江府衙了。”

身旁的倪元潞勒住马,在从军机处历练之后,倪元潞被授予吏部主事的官职,他擅长文书案牍,此次南下负责协助袁可立清查江南士绅的账目。

他指着前方不远处的府衙,笑着道:“咱们这一路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平乱的时机。”

卢象升点头,目光扫过街边列队的京营士兵,语气沉了几分:

“王好贤在嘉兴作乱,十万流民裹挟其中,江南士绅又多有通逆,咱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两人说着,便领着官员队伍往府衙去。

刚到府衙外,袁可立和张维贤、邓邵煜便已迎了出来,给足了这些天子门生们的排面。

卢象升等人见此情形,一个个受宠若惊,赶紧翻身下马,拱手行礼:

“学生卢象升,率南下官员,见过袁部堂、张大人、邓侯爷!”

倪元潞和其余官员也跟着躬身。

他们虽多是文臣,却因新进任职,少了几分官场的虚浮,多了几分务实的干练。

袁可立看着眼前这批年轻官员,眼里满是赞许:

“诸位都是庚申科的栋梁,陛下把你们派来江南,是信得过你们的能力。”

他转头对张维贤笑道:“你看,卢郎中能稳住蓟镇,倪主事在吏部清查吏治能辨真伪,有他们相助,江南的民政、军需便不用愁了。”

张维贤点了点头,应和道:“国之栋梁,国之栋梁啊!诸位,里面请!”

“部堂、国公,你们先请!”

众人很是客气,之后一同朝着府内走去。

此刻。

府衙的廊下早已摆好了茶案。

落座后,有官员忍不住问起:

“袁部堂,咱们庚申科进士,如今多在清田司、救灾司、辽东等地任职,不少人都升了官,比前一科的进士快了不少,这倒是托了陛下拔擢新人的福。

不知道在江南,可否能够立下功劳”

这话一出,探郎傅冠附和道:

“是啊,咱们刚中进士时,前一科的前辈还多在州县做知县,可陛下很快便派咱们去北直隶清田。

清田司半年便清出隐田两百万亩,我因此得了个‘清田能吏’的名头。

后来又因入军机处有功,任了监察御史的官职,这要是在往年,没个十年八年,根本熬不到五品。”

倪元潞也补充道:

“救灾司的几位同科,在江南赈灾时,硬生生从士绅手里逼出了数十万石粮食,安抚了十万流民,陛下特意下旨褒奖,如今都升了官。

咱们庚申科,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可话锋一转,卢象升的语气便沉了下来:

“但这‘好时候’,也是催着咱们往前走的鞭子。

陛下拔擢咱们,要的是忠于大明、敢任事的人。

上个月,清田司的李同知,因为怕得罪士绅,清田时敷衍了事,被陛下贬去了云南充军。

救灾司的王主事,因为贪墨赈灾银,直接被斩了。

这大浪淘沙,稍有不慎,便会被剔除。”

“更别说。”

倪元潞端起茶杯,眼神闪烁。

“陛下皇长子降世后,已下旨开恩科,明年春闱便要取士。

到时候又有一批新进士出来,他们年轻、有冲劲,若是咱们现在不抓住平定江南的机会立功,将来怕是要被他们顶下去。”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心事。

官场之上,“一步快,步步快”从来不是虚言。

如今卢象升已是五品郎中,若是能在江南平乱中协助袁可立稳住民政,下一步便能升为四品知府。

倪元潞若能清查好文臣通逆的账目,也能升为吏部员外郎。

可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等恩科进士上来,他们这些“老人”怕是连职位都要保不住。

“诸位放心。”

袁可立看着众人凝重的神色,脸上带着笑。

这些新科进士,一个个朝气蓬勃,与那些老油条的官员们不一样。

袁可立看着他们的模样,很是欣慰。

此刻开口安抚道:

“江南平乱,正是你们立功的好时机。

卢郎中可协助邓侯爷处理军需,确保京营的粮草供应。

倪主事可负责清查嘉兴、松江的士绅账目,找出通逆的证据。

其余诸位,可分往常州、长兴等地,协助地方官安抚百姓、重建城防,剿灭叛逆。

只要你们能把事办好,本部堂定会向陛下奏请,为你们邀功。”

众人闻言,顿时精神一振。

卢象升当即起身:“下官愿往邓侯爷军中,负责军需调度,绝不让士卒们饿着肚子打仗!”

倪元潞也跟着起身:“下官愿往嘉兴,清查士绅账目,定要把通逆之人揪出来!”

其余官员也纷纷请命,有的要去安抚百姓,有的要去重建城防,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袁可立、张维贤两人对视一眼,皆是点头。

这些庚申科进士的到来,正可以给彻底整顿江南增添臂助。

毕竟

江南的乱局,不仅需要京营精锐的刀枪来平定,更需要这些年轻官员的笔杆子和务实之心,来收拾战后的残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