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空间之心 > 分节阅读 280

分节阅读 28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c大家闲聊:小孩说“我爸爸是连长”;司机说老太太福气好。于是,大家又谈到孝与不孝。大学生大谈代沟,批判“怀疑一切”的“难道”论。

d大学生等谈对文学作品及电视的看法。

此外,还谈到在外国人面前的态度,老太大想给两个青年男女做媒;小孩忽然肚疼,大家着急;写萍水相逢又马上分别的离别,表现了友好和高尚。试看这些板块之间有何矛盾冲突、有何情节、有何联系可言但是通过“我”这个贯穿线索,把这些板块联结在一起,说明“四等舱确实比我原来想象酌要好很多”。他们互相关心、爱护,开城布公,爽朗直率;有时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操,有时又流露出低级庸俗的思想感情。

这种板块型的结构,其实并不好写,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学笔法。取材看起来是零乱的,但又是精选过的,表面上是想写什么便写什么,似乎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但又使人觉得作者及时打住,恰到好处。

「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注1。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括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注2。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小说十分重视情节的作用,「小说结构是以情节的发展构成的,强调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注3,「其结构基本上就是情节的结构,结构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情节」注4,遵循着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创作模式。

小说技法更新时间2009125:43:31字数:7427一、小说是什么前几年,在和别人聊小说时,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啊,某某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了。言下之意是:要是你的小说也能改编成电影,那你就有戏了。这几年,这样的声音少了,大概电影导演们渐渐聪明起来了,觉得与其自寻烦恼到处找合意的小说,还不如弄几个人关进宾馆里,直接写剧本得了。

可是,这样一来,小说家们就寂寞了,怎么办呢这时就有人开始叫嚷:长篇我不断听到各路神仙们的捷报:某某两个礼拜写了一个长篇某某10天写了一个长篇我不知道这么快写出来的东西,会是个什么模样。我听他们振振有辞地说:长篇比短篇能卖。是啊,能卖,这是硬道理。

小说除了是电影的原始材料、除了是出版商手上的玩具,它还是什么呢

我接触过一些画画的人,他们口口声声“我们搞艺术的”,在他们的心目中,画画是搞艺术,写小说就只能是写小说,而不是搞艺术。小说家就只能是小说家,而不是艺术家。我想请这些画画的人,有空去读读亨利:詹姆斯的论文小说的艺术,那里面应该早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了――“小说是一种艺术,它理应得到迄今为止仅仅为音乐、诗歌、绘画、建筑方面的成功行业所保留着的一切荣誉和报酬。”

那些干扰人们正确认识“小说”概念的因素,那些对“小说”的误解、偏见和谎言,如果不能被一些有识之士洞察;――我私下以为,写小说还真不如去开个小杂货店。

小说有它自己的历史,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小说这个艺术形式,几百年来,一直没有丧失过生命力,即使在影视泛滥的今天。一个国家,对作为艺术形式的小说的重视程度,实际上间接地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众的整体文化修养的高低。多少年来,我国人一直在嘀咕“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固然是一个全球共享的文学奖,但大家不要忘了,它可是那个叫瑞典的国家颁发的。

言归正传,小说是什么小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一个尚且连话都说不完整的人,就想去搞什么现代派、搞什么形式试验,我估计他十有是走火入魔了。勤奋磨炼语言,这是好的小说家一辈子都在干的事情。小说创作,首要的一点是:学会把话说明白,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舞蹈演员练功那样的毅力,去训练我们对文字的感觉。

二、小说的题材一般来说,在小说家动笔写作某一篇小说之前,他需要选择一个可以写下去的题材。所谓选择“小说的题材”,通俗一点说,就是“我要写什么”再换个角度说,就是“有什么值得我去写”无论是小说,还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在将不可见的思想转化成具体可见的作品之前,都会面临着题材的选取这样的问题。

巴尔加斯:略萨在他谈论小说创作的中国套盒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小说家不选择题材,是他被题材所选择。他之所以写某些事情,是因为某些事情出现在他脑海里。”

这话固然没错,一个小说家的生活阅历、他受到的教育、他的性格、他的兴趣、他的个人历史、家庭背景、他与人或人群的交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他对于写作题材的选取。所以这个看似主动的“选择题材”的过程,往往是在小说家的潜意识中就完成了。

一个小说家,如果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他会尊重他个人内心的兴趣和良知,去选择他即将要写的小说的题材,或者说被那些浸润了他个人思考的题材所选择。反之,一个平庸的小说家,在选择题材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当时、当地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我并非是提倡那种完全凭主观臆想写出来的小说作品,尽管仅凭主观臆想并不一定就写不出好作品,但这不是我本人乐于去接受的从事小说写作的方法。我之所以将优秀小说家和平庸小说家区别开来,只是为了说明我对于平庸小说家所持的那套选择题材的方式的厌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