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隐居之地(2 / 2)
“你们觉得如何?这处庄子的生活?”
“不怎么样,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很浪费时间和精力。”
路小风直言道。
“确实,但这种方式也是我徐家诸人修行的一种方式。”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百姓,这样才能领悟文道的真谛。”
路小风想起了前世的文人,陶渊明。
“徐先生,可曾听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未曾听过,你说说看?”
“正是说一位文人看不惯,官场的恶劣昏暗,所以不愿从官的故事。”
路小风又详细地把陶渊明的故事借代用一位古代文人的身份,说了出来。
“这种人,其实也就是没有家族在后面撑腰,所以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徐丰茂又对应地说出了一位,徐家的士子。
“徐家正在朝堂的,便有一位谏官,他也是看不惯那些,但是咱们凭借着家族的运作,让他当上了这个职位。”
“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想法,也无需和其他人同流合污。”
“况且,宁小友,可听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人生来便不可能是圣人,只要在官场一天,便避免不了接触到一些黑暗面。”
“只要按照自己的准则去做即可,但如果一心妄想成为圣人,反而与其他人没法融入到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人,或许可以成为一时的所谓英雄人物,但长久来说,还是做出些实事来更为重要。”
路小风想了想,觉得徐丰茂的话很有道理。
这句话也触动了童秀才,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坚持,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了。
“其实全看自己的选择,就在徐家而言,我们也是包容地接受每个人的选择,如果想成为,不沾污点的君子,在其本人的品德经过考验之后,我们也会全力支持。”
“若是想入仕为官,只要不站在家族世家的对立面,保证我们的利益,家族也可以支持。”
徐丰茂的话无不展现出了一个江南世家的底气,这是其他小世家做不到的,小世家更多需要的是家族子弟的贡献。
“不过这些都是对待核心子弟,或者说嫡系子弟的,旁系子弟或者非嫡系的子弟,在徐家其实也和普通世家没区别。”
“我也考虑过其中的不公平,但是公平都是相对的,前人的努力获得的既得利益,我们也是认同的。”
徐丰茂正说得起劲,那位干农活的老者,进了屋子。
“老叔,最近身体怎样?”
“我可不用你老小子担心,这两位是谁家的子弟,我看你这么热情,莫非是要入赘咱们徐家的才子?”
“这两位虽然不是来入赘的,但这位宁小友确实很不错,年未弱冠,便有了文气在身。”
“哦?”
老者也和徐丰茂一出场时一样,激发出了自身的文气,这个行为也刺激到了路小风穴位中的文气。
“诗词方面的文气,倒像个中年人困窘之际激发的文气,并没有年轻小子的朝气在其中啊。”
这老者好像很不一般,竟然是能从文气之中看出,它原本的属性。
“老先生,确实厉害,这是我从赵县令那获赠的。”
没办法,路小风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还是你小子积累不够,不然这文气原本应该是你自己的,但是那赵小子也算聪明,还知道送你一道。”
“好了,走吧,我带你们去徐家的真正的祖地看看。”
“老叔,真的要带外人去看么?”
“这两个小子背后又没有世家,让他们看去了也无妨。”
“若是因此多了两个族人,也是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