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潘家寨(2 / 2)
……
天授一十四年,八月十七日。
林孤生和曹顺乔装打扮,率领两旗精兵,以及五万民兵,化成难民模样,浩浩****北上,龙堡县内就全权交付给周琼负责维持秩序。
龙堡沦陷的消息以及彻底传到了北方的村落。
林孤生和曹顺带着两千精锐混在人群中,都带了武器,灰头土脸,乍一看,的确像是难民。
忽然,前方传来骚乱声,庞大的队伍停滞不前。
“怎么了?”
“为什么不走了?”
“……“
这些民兵的素质堪忧,林孤生也不希望凭借这些民兵就能打仗,很快,有混迹在内的士兵悄悄咪咪跑来通报,低声道:“大帅,前方来了一队军士拦路,指名道姓问您在不在,如果不在就不放行。”
“他们有多少兵马?”
“这……只有五百骑兵。”
林孤生皱眉,心想这里是五溪以北,应该不是柴山的益州军,难道是赵康和谭克料到自己的计策,特来拦路?不然,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是哪一支军队。
“大帅……”曹顺担忧。
林孤生笑道:“无妨,咱们去看看。”
二人穿过人潮,几万人的部队,当真是人挨人、人挤人,许多混迹其间的荆州军见林孤生和曹顺走过,皆是摸向怀中藏匿的刀剑,走了很久,终于来到队伍之前,果然看到前方山口处临时搭建了栅栏,还设立了临时小楼,有数百披擐戴甲的骑兵,威风凛凛,领头的一男一女,男的,三十多岁,气宇轩昂,女的,二十出头,英姿飒爽。二人立于关隘前,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林孤生皱眉,自问没有见过这两人,但这两人也绝非武陵军和大庸军,纵观武陵军和大庸军中,实在找不到这么气质的将军,而那五百精兵,更是骁勇,像是精锐百战之师。
“潘家寨潘丁山拜见林统帅。”
“潘家寨潘翠莲拜见林统帅。”
这一男一女客客气气抱拳,翻身下马,礼节十分到位。
林孤生迟疑,潘家寨……
“林孤生。”林孤生抱拳回礼。
“当年家父曾和帝国兵马大元帅林破军交好,近年来,又素闻荆州军统帅一袭白衣,变革律法,统一荆州,其风采享誉南北,早已仰慕,如今终于得见,不甚欢喜。”潘丁山俊朗的容颜浮现一抹笑容。
林孤生狐疑,有些摸不准这几人的意图。
“将军,人多眼杂,我早已备好了酒宴,为将军接风洗尘,请。”潘翠莲微笑道。
“那行,走吧。”
林孤生略一沉吟,最终还是点头同意,看起来这两人也没什么恶意,并且还说认识自己的父亲,那便见上一见。
进了关隘,来到一片密林。
潘丁山摘下头盔环于腰间,笑道:“当初我得父亲举荐,有幸前往问天学宫进修,曾和你的大哥林孤命一同研习兵法,共同问道,时至如今,已经过去十来年了,夜里时常怀念那段青涩岁月。”
林孤生闻言,颔首,他父亲是武状元,其子嗣的确有资格在问天学宫修行。
“你大哥这个人吧,外冷心热,有时候总会跟我们谈起你,我记得那个时候你应该还在皇宫……”潘丁山知晓其中的关系,叹息一声,说道:“你大哥跟我们谈起你的时候,虽然语气总是讥讽和不屑,但我看得出来,他眼里全是宠爱和心疼。”
林孤生喉咙发干。
大哥……
少年时期,他最怕的便是大哥,甚至怕与大哥见面,因为一旦见面总是少不得打骂,但到了现在,他多想和大哥见一面。
似乎知晓提到了林孤生的伤心事,潘丁山哑然,干笑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军,无需挂念,日后总会相见的。”
“多谢。”
谈话间,已然到了密林尽头,前方忽见一石桌,摆放着几坛陈酿和热腾腾的靠全鹿。
“将军请坐。”
“请。”
三人落座,坐在各个方位,潘翠莲撕开酒坛封条,为林孤生倒酒,酒香溢出来,林孤生鼻尖一嗅,惊异道:“陈年老窖广陵香?”
“正是,三十年份的广陵香,我家山寨储备也没多少了,喝一瓶少一瓶,嗯,老爷子念旧,似乎参与过那一战的人,都钟爱这广陵香。”潘丁山解惑。
林孤生抱拳感谢,心知他这话就是特意拿出陈酿款待他。
酒过三巡,最终步入正题,潘丁山文武双全,知道这个特殊时候林孤生的时间很紧迫,便开门见山道:“将军,我若没猜错,你是想奇袭盘家湾,夺取武陵军和大庸军残部的粮草是吧?”
“是。”
林孤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隐瞒的时候,如此看来,莫非这潘家寨也想分一杯羹?
潘丁山笑了,“将军,恕我冒昧,这些难民中,有多少是荆州军?”
“两千。”
“盘家湾的残部,可是有30多旗,虽说都是一群外强中干的溃军,但也绝非你这些冲数的民兵可比的,倘若你们真这般大张旗鼓的去了,我看悬。”
林孤生颔首,诚然,倘若要靠这五万难民和两千精兵取胜,只能智取,他也没打算强攻,只等这些难民扰乱敌军的军阵,再伺机而动,擒贼先擒王,只要趁乱斩首了两军的高级将领,料想这股残兵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何况,这五万民兵都是刚被武陵军和大庸军洗劫一空的明堡、山堡两县平民,本就对这些残兵极为憎恨,倘若到时候乱起来,这股民兵一定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足以将这三万多残兵吞没。但是这种人海战术,势必会损失惨重。
“我有必胜的把握,但会损失惨重。”林孤生沉默许久,最终这般说道。
潘翠莲捧杯,向林孤生敬酒,道:“将军,如今湘西战火纷飞,乃是用人之际,这数万民兵虽说暂时素质不行,但假以时日,加以训练,也能成为王牌部队……将军需多考虑啊。”
她的意思是不愿看到这些湘西男儿白白牺牲,当了炮灰。
不仅仅是想分一杯羹那么简单,潘家寨对湘西的归属感还是有的,她是担心荆州军不把湘西男儿当人看,只当棋子,当牛马,当畜牲。
“二位的意思是,要出兵?”
潘丁山和潘翠莲对视一眼,前者尴尬道:“武陵军和大庸军虽为湘西军,但军纪堪忧,不去前线作战,却贪生怕死,甚至纵兵将刀剑挥向百姓,此举人神共愤,我潘家寨虽不归属朝廷,但也是湘西的一份子,若是将军有需要,也可出兵。”
“你能出多少兵马?”
潘翠莲说道:“不满将军说,我潘家寨受制于《大凉军律》和《湘西六郡征兵协议》,只有骑兵三千,步兵七千,共计一个军的兵力。如果将军有合作意向,在我兄妹二人权限范围内,可调集骑兵一旗,步兵两旗参战。”
潘江山的兵马数量确实可观。来的时候林孤生仔细注意到了,潘家寨的士兵,军事素质很高,甚至远胜荆州军。也是,潘家寨的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讲,相当于是为潘氏家族服务的家族子弟兵,且都是从潘家山周边乡镇征兵,可以说一半的士兵都姓潘,追溯到几千年前都是一个祖宗,凝聚力就远非湘西军队可比的。再者,潘家寨大寨主潘江乃是太安九年的武状元,可谓是武艺超群,由此观之这潘氏也曾是潜心修行古武的庞大世家,底蕴丰富,有完善的武道修炼体系。
潘江年轻时曾参与过大凉重大的数次战争,其军事素质很高,又曾和林破军交好,组建的军队,其训练体系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中州军的训练体系。
潘家寨随便拎出来一个士兵,都能抵得上五个荆州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