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我这一生,如履薄冰(2 / 2)
南歌子严肃起来,这一次,军政府再无退路,此战,非打不可,他展开军事地图,眯起眼:“唔,汉阳口,左将军是不是在镇守汉阳?”
“是的,他有精兵十万……”余昌龄询问:“军师,要撤军吗?”
“不,如果在江城下彻底歼灭这二十万中州铁军,我没有这个胆识和能力,传我军令,上将军,你即可带大军三十万,驰援左将军,全歼中州铁军!”
“领命!”
余昌龄领命退下。
南歌子眉头紧缩,比划着此地到汉阳的距离,忧心忡忡,现在发兵驰援,是不是有些晚了?周济桓如果看到那么多铁军而来,如果血战到底,那就危险了。
他忽然想起在统帅离开江城前往庐山前,那时左怀玉和袁沛还未下令撤军,徐达和谭奎也未撤离荆州,三军之间彼此提防,那时战场是在荆北一带,中州联军是断然不可能大军南下,他千叮万嘱,让周济桓一定要死守汉阳。因为汉阳是江城北最大的关隘,十分重要,只有守住汉阳,军政府才能有时间最大限度的撤离百姓,并且发兵驰援。
“不好……糟了……”
现在他只有祈祷增援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
……
江城以北,汉阳关。
二十万中州铁军,其中有五万是铁骑,如此气势恢宏的行军速度,难以让人忽视,在打探到北方铁骑南下的第一时间,周济桓就纠集部众,打算作殊死一战。
关隘下,十万大军集结,训练有素,在经过三年数次战争洗礼下,这些荆州汉子都蜕变成了行伍悍卒百战之师。
周济桓要作死战前的誓师大会,他一挥手,亲卫旗便抗来了数百箱沉重的箱子,在他的授意下,打开,露出里面泛着金银光芒的钱财,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分发着金银。
“荆州男儿们,你们都是我带出来的最好的兵,我为你们骄傲。”
“在我身后,便是江城,便是荆州的心脏,是军政府下所有家庭的精神信仰。”
“北方的太子吹牛皮扯大旗,扬言三个月战胜盟军,还说已经全面占领了荆州,简直是胡说八道!”
“诸位将士们,当杀尽北方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存,随我上阵杀敌!”
副将周翰高呼道:“宁流全身之鲜血,不失国土之一寸,将士们,军人当战死于边野,何须马革裹尸?随左将军保家卫国,驱逐北方侵略者!”
“守土抗战,保家卫国!”
无数士卒像是狂热的信徒,疯狂呐喊。
“守土抗战,保家卫国!
此役,周济桓自知凶多吉少,但身后便是江城,没有军师的撤军之令,他唯有死战。
他看向南边,那里是江城,是落雁山庄,是生他养育他的故土,也是许多将士们的故土。
有一提督旗主上前一步,大笑道:“将军,眼下,咱们命都不要了,还要钱财干什么?”
说完,他自嘲一笑,率先扔掉了手里拳头大的金子。
他身后的士兵也有模有样,把手里的金银也都丢了,
另外一旗主也放声大笑,像高台上的周济桓抱拳,“将军,留着这些钱,等战争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
“哈哈哈哈,我等投军杀敌,当以死效忠,将军,你未免太轻视咱们了,如果是为了金银,还不如留在家中侍奉老娘,我等又岂会出来参军?”
越来越多人扔掉钱财,大笑起来。
周济桓眼含热泪,一挥手:“来人,把酒水抬上来,我要与诸位将士共饮,我要与将士们共存亡!”
“上阵杀敌!”
“上阵杀敌……”
亲卫旗一千士兵抱着酒坛子走在布满金银钱财的地上,给每一个将士倒满酒,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是坚毅之色,他们最小的,可能才刚成年。
“如果我战死了,诸位无需为我悲痛,只管杀敌,若我先行一步,那也定然是在黄泉路上等候诸位!”周济桓看着身后飘扬的军旗,哈哈大笑,双手捧杯,向四周一敬:“将士们,为了荆州,为了百姓,干了这杯酒,咱们墓园见!”
“干杯!”
“……”
他们在为自己壮行!
他们大多曾是边境守军,南北战争开始前,十堰沦陷,他们走了,槐荫沦陷,他们也走了,憋着满腔怒火走了,现在中州铁军大举南下,他们不打算再走了,要和敌军血战到底!
……
天下城,皇宫。
北漠战事失利,李山终究是外来者,虽在北漠任直隶总督六七年,可惜一旦希娅(注,希娅首次出现在第41章)的萨满教余孽从草原深处归来,无数牧民纷纷揭竿而起,他再也不是对手,只能灰溜溜撤军,从草原巴图王旗一路退到了长城。
兵部尚书严冬和李山并肩行走。
皇宫太大了。
严冬轻笑:“将军是不是在想,从宫门走到宫内,需要多久?”
李山心情复杂,哪里想听严冬扯淡,便胡乱搪塞,他现在忧心忡忡,在想着等会如何向皇帝陛下请罪,毕竟自己那么短的时间兵败……
严冬微微一笑,脚步一顿,怅然若失地看着宫墙:“将军,我和你一样,都是武状元出身,年轻的时候,我头一次站在宫门外,也是在想这个问题,可真的想明白了,却是两鬓斑白。用了整整三十年了。”
李山闪过一丝迟疑之色,挑了挑眉,叹了口气。他知道严冬在说什么,身为武状元,虽当上了兵部尚书,却像只笼中鸟一样被锁在了宫内,整日忙于政治上的博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一腔抱负。
在李山愣神之际,严冬走了,走了很远,他忽然回眸:“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觉得我能走到对岸吗?”
“能的。”
李山咬了咬牙,他知道该怎么说了。
严冬笑了,发自肺腑的开心的笑了,仿佛要把压抑在这皇宫几十年来如一日的铁面和冷漠彻底宣泄。
李山知道,他一心求死,一心想证明自己。
天授一十九年,六月二十日,天授帝撤销李山北漠直隶总督的职务,调严冬赴北漠,指挥战斗。李山明升暗降,担任了新的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