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湘中引剑录 > 第001章 前言杂谈

第001章 前言杂谈(1 / 2)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引剑江湖行(处女作)

【一点浅见】

新派武侠小说,一致公认梁金古(即梁羽生、金庸和古龙)三位大师为泰山北斗。但近几年来兴起的多如牛毛的武侠小说,却是过多地倾向于仙侠化、玄幻化,写手们多半都过多地着重于“武”的超越,而对于“侠”的概念,反而是越来越模糊。

超凡入圣,快意恩仇翻天覆地,甚至是改天换地,凭借着奇遇和神书,使一个平凡无奇的人成为超人,然后万事随心所欲,横行三界为所欲为——这些已经大大失去了侠的意义。

穿越武侠,作为一种传奇与武侠的结合体,更适于表现古今人格思想的鲜明对比。过多的着重于“武技”的神化,那就冲淡了侠的本质。剑仙、侠客,他们是人,而不是神。

梁金古三位大师之所以被喻为侠坛泰山北斗,不仅是因为他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还因为他们给“侠”字作出的定义,新颖而中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而喜闻乐见。

梁羽生才华横溢,知识广泛,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从其小说中不难看出,此公擅长诗词、联语等等传统艺术文化,他的诗词联语,格律严谨对仗精工,意境生动而内涵深蕴。同时他的小说语言,也隐隐透出诗词歌赋的神韵和色彩,深刻、简洁、流畅,就象曹雪芹的《红楼梦》般文彩飞扬。他笔下的主角,多半都**不羁,但在大义面前却表现得无比的庄重。所以有人说,梁羽生先生是把新派武侠小说搬进传统文学的代表人物。

金庸不愧是侠坛盟主,他将西方文艺的优点和新派武侠小说的特点融为一体,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巧妙构思出精彩的故事。无论奇门遁甲、诗词书画,还是棋谱琴技,经过他巧妙的浮想构思,便形成一种高深莫测的盖世武功。他的故事布局,往往从侧面开始,逐渐引出故事的主人翁来,他笔下的主角极少“聪明人”,甚至还有些是头脑极其愚钝的“傻子”,可是他们在个人利益和大义的抉择中就显示了侠的风范。

古龙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布局和对人性细腻的探索。他的布局精奇巧妙,处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故事一开始便直达主题,整篇都是**,让读者很难松一口气。他对人性的揭露深刻而尖锐,犹如泼妇骂街,毫不留情。他给侠行的定义更为尖锐。他说:“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要看他做那件事的时候抱的是什么心态。一个人的心态是不易被人发现的,然而故事的推进,将会使之逐渐暴露出来。”

“你为什么要做这事?”

“不为什么。”

为了什么才去做,那就不能算是侠行义为,而是有所企图,或者说是为个人目的而进行的投机行为!

另外,侠的素质和气魄,例如“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的所谓英雄人物,在人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扯高气扬,可是在邪恶势力和私人利益面前,却表现出极端的卑躬屈节和不知廉耻。这就和真正的英风侠气,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还有,侠者似乎都不很识时务,即使是聪明如楚留香、陆小凤、杨过、杨炎、卓一航等,也不例外。同时那些大侠们,大都会在情感的冲突中产生迷失。这其实就是侠情!因为侠客对情的执着与痴迷,真挚与实在,也和那些迷恋于虚荣和私利的所谓爱情大有径庭。

以上种种,点出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是否能称之为侠,与智慧武功的高低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和思想、气魄等等是否合复“侠”的标准。

笔者偏爱英雄侠义小说,在阅读种种古典历史演义、神话传奇的时候,已在脑海里留下了一些侠的雏型。如神话中的哪吒,历史演义中的赵云、秦叔宝等。可是历史演义或者小说,甚至是《三侠五义》中的侠客人物,都不是很完美——这些人虽也有些侠义英雄的言行举止,却攀龙附凤、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分是非曲直,甚至于为取宠上司而不惜荼毒黎民百姓。

英雄和枭雄,那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有所作为,或雄霸一方,那是枭雄(也可以称为强者);为了正义、公理而不顾个人得失,不畏强权和黑暗势力,舍身取义,那才是真正的英雄侠义。

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英雄的同义词;只不过在现实社会中,通常都把那些横行霸道、罔顾法纪的亡命之徒统称为英雄,“英雄”与“侠”的距离,便因此而越拉越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