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十五:妫辕大帝续(1 / 2)
妫辕大帝的雕像已经完全矗立起来,史驱的双手伸展,身后的两个随从,把史驱的蒙古官服脱下,官服内原来穿着一身道袍,鲜于刘光看了,道袍赤红,在火把的映射下,红的更加耀眼夺目,并且道袍上绣着一头黄龙,道袍上的八卦错位,两仪混乱,这就是万仙大阵之前玄都派的离地焰光旗,离地焰光旗果然传承到了清微派雷法一脉。成为了清微派的法宝,看来这个史驱,已经尽得了清微派的真传。
鲜于刘光看到这里,果然看见史驱从道袍的身后,拔出了一柄木剑,木剑挥舞,在史驱眼前的空中画出了一道圆形的光圈,光圈旋转,显现出了一个两仪,但是这个两仪并非是阴鱼和阳鱼头尾相接,而是阴鱼在外,阳鱼在内,两个圆环。鲜于刘光知道,这是离地焰光旗的变幻两仪。
史驱施展了道法,让空地所有的揭族后裔都发出了惊叹。史驱随即晃动木剑,空中的光圈两仪,变成了一道符咒。
符咒漂浮到妫辕大帝雕像的上方,凝固静止不动。
一旁的妫鸿,随从抱了一头羊过来,妫辕掏出一把匕首,端过一碗酒水含在嘴里,对着匕首喷了一口,然后一把抓过羊角,小羊在妫鸿的手中挣扎,妫辕手中的匕首捅进小羊的喉咙,羊血喷射而出,洒落在妫辕大帝雕像之上。
血雾蒸腾,漂浮到史驱做法的符咒,符咒立即泛出红色的光芒,然后贴在了妫辕大帝雕像的上方。
雕像的胸口突然裂开,露出了一枚避水珠,避水珠在在空中旋转,史驱挥动木剑,避水珠稳稳的从空中落下,妫鸿伸出手掌,托住避水珠,对着空地上所有的揭族后裔大喊:“有了这个避水珠,我们揭族水军,即可在长江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揭族的后裔,和隐藏在人群中的鲜于刘光、刘三娘,不仅明白了为什么妫辕大帝的雕像之所以被藏匿到了漠北,又被史驱从漠北运送而来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个万仙大阵之前的道家神兵避水珠。
避水珠运用到水军之中,战船风波不惊,礁石避让,不惊动水底之下的各种神兽,如果是术士高手驱动,能够改变水流走向,水面上两军交战,可以做到以一胜百的作用。(笔者:万仙大阵之前的上古神兵,流传到后世并不多,避水珠为其中之一,元末陈友谅曾掌握一颗,鄱阳湖水战之后,被朱元璋获得,保留在明朝皇宫,后明朝与朝鲜联合抗倭,明朝总兵陈璘领避水珠入朝,陈璘提督中朝两国水军,将避水珠赠与明朝将领李舜臣,后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以十二战船在鸣梁峡胜日本战船三百三十三艘。)
鲜于刘光看到了避水珠,忌惮术士高手史驱开始收编揭族后裔之后,察觉二人在人群之中,慢慢在人群中向后后退,一直退到了揭族人群之外,果然看到揭族后裔中,年幼至少年,年长有须发皆白的老者都纷纷加入了整顿军队编制的队伍之中。
两人慢慢退到了民居的围墙之下,眼看空地已经在史驱和妫鸿的安排之下成为校场,揭族后裔开始整顿摆列。第一支揭族的青壮士兵已经列队,朝着城外开拨。鲜于刘光和刘三娘继续披着五通僧袍,跟随队列。一路走到了井陉口的城楼之下,其时寅时,队列的低级将领,出示令牌,城楼收兵开启城门,队列出城,鲜于刘光和刘三娘也跟随士兵离开了井陉口。
出城之后,鲜于刘光和刘三娘想离开大路,踏入小路,只是过了井陉口之后,山西皆山,小小路无法行走,两人只能慢下来,到了道路无人之时,就取下了僧袍,两人行走在山野之间。
鲜于刘光看了看天空,东方已经泛白,对刘三娘说:“如果行走无碍,明夜子时,我们就能走到晋阳,我们辛苦一点,走到晋阳,休息到天明进入晋阳城。”
刘三娘说:“只从认识你这个笨木头,我跟你就一直疲于奔命,不知道是上辈子做了什么缺德的事情,要受这个报应。”
鲜于刘光挠了挠头,“钓鱼城之后,我一定让你安稳下来,不用跟我行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