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七十八:九龙刻漏(2 / 2)
“对,”冉璞说,“你的责任重大,绝不弱于王坚和张珏。”
安世通又缓慢的说:“钓鱼城的城防调度,和内部的机关,这些都着落在王坚和张珏身上,率领水军的是冉守孝,他们怎么打,流光你不用操心,但是打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出击,在什么时候守卫什么方位,需要你提前告知。”
鲜于刘光说:“我一个不懂军务的,怎么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你自己再想想。”
鲜于刘光想了一会说:“明白了,蒙军中的汪德臣和董文蔚,是跟王坚张珏一样的将领,但是史驱、董文炳等人跟我一样是术士出身,他们既然到了军中,就要计算攻打钓鱼城的时间和方位,而我的承担的责任,就是与史驱和董文炳隔着两军,相互计算对方的计划。”
冉璞和安世通同时点头微笑。
“可以开始了。”安世通说。
冉璞朝着阁楼方向招呼了一声,阁楼内,两个军士抬着一个檀木箱子,走了过来,然后退去。箱子上上了锁冉璞掏出钥匙,把锁打开,木箱内还有一个箱子,冉璞不用钥匙了,用手中的佩剑把小木箱劈开,一个卷轴散落出来。
鲜于刘光拿起卷轴,跪下来,慢慢把卷轴拉开,看见卷轴上画着繁复的建筑图案,图案一分为二,一黑一红,建筑中各种巧妙机关,一时之间也无法看的明白。
安世通慢慢的伸出胳膊,从手腕到手肘,在月光的照射下,发出了绿色的冥光,鲜于刘光看见,一连串的符号显现在安世通的胳膊上,但是这些符号,鲜于刘光又看得懂了,这是水分的算筹,只是比自己学习的水分更加的复杂,很多变化,已经超出了鲜于刘光脑力的穷尽。
“这个水分我无法计算,”鲜于刘光说,“我需要一个六龙刻漏……不,需要一个九龙刻漏。可是九龙刻漏,可是一直在汴梁皇室……”
“你的祖父是鲜于枢,”冉璞说,“是大宋的司天监,因此你是知道的。”
鲜于刘光说:“靖康之难,金国攻破了都城,掳走了徽钦二帝,和所有皇族宫室,这个九龙刻漏,再也没有下落。”
冉璞笑了一下,对着鲜于刘光说:“你看看你身后是什么?”
鲜于刘光回头,刚才两个军士已经站到了飞舄楼的阁楼门旁,两人各自摇晃一侧的机括,阁楼顶端一个巨大的物事缓缓降下来,鲜于刘光飞奔到阁楼内,看见整个物事,是一件青铜器,主体是一个一丈高、两尺粗细的铜柱,铜柱上从上至下,回旋下来九个龙头,每个龙头下方都有一个金盏。整个青铜铜柱已经布满了灰尘,锈迹斑驳,不知道藏匿了多久。
鲜于刘光抚摸着青铜铜柱,看着九个龙头好长时间,然后回到了冉璞身前,惊喜的说:“就是这个九龙刻漏。没想到,师父算无遗策,竟然提前把它送到了钓鱼城。”
安世通摇头,“这个九龙刻漏,能在这里,还真的不是黄裳老先生的布置,而是冉怀镜老前辈的功劳。”
鲜于刘光看向了冉璞。冉璞微微点头。
安世通说:“冉怀镜老前辈在上终南山,与黄裳先生论剑之前,杀了一个藏地花教的高手,花教重伤了周侗,他本意是心中愧疚,还给诡道一个人情,没想到的是这个花教高手,在京兆竟然是要押运一个宝物去往西域。”
“晚辈明白了,”鲜于刘光说,“这九龙刻漏,在靖康之难后,金国只顾着抢夺宫内的金银珠宝,却把这个笨重的物事留下,花教的高手看见了,就要拖倒西域,没想到偏偏遇到了冉怀镜前辈。”
安世通说:“冉怀镜前辈,不仅法术高强,做事还是很有耐心的,他一边背着我,一边想办法把九龙刻漏蒙混过了京兆的金国士兵,在进入金牛道之前,被金国的一股散兵阻拦,于是他把我放在刻漏上,一人杀了四十余金兵,却留下了十几人不死,那些金国士兵没见过如此刚勇凌厉的术士,只能乖乖的听从冉怀镜前辈,把刻漏千辛万苦的带到了钓鱼城。”
冉璞说:“那十几个金兵,没来过蜀地天府之国,就在合川住下了,现在钓鱼城内,有上百士兵,就是他们的后代。”
鲜于刘光听了安世通和冉璞说了这些往事,可是仍旧被面前的这个刻漏吸引住。浑然不知道冉璞和安世通之后在交谈什么,而是不断的去仔细查看,刻漏上的每一个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