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从白蛇传开始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之间讲究个“君子”。宁采臣不是他弄入狱的,把他放出,又令商家赔了二百两纹银,已是圆了读书人的身份。

对于这件事,宁采臣是不能抓住不放的,否则就不是“君子”了。这是文人们的潜规则,如果他还想在这文人圈子里混下去,就必须遵守。文人最忌的便是独夫。

而且这事再追究也无可追究,毕竟这是牢子捕快私下所为,再追究也就只有县令“渎职”之责。这就过了。也搬不倒一个县令。反倒是细究这珠子来历,倒是麻烦事。

那么县令为什么要这么给一个秀才面子呢

一切都是这“探花”惹的祸。

后来他才知道,这虽叫宋朝,却又和宋朝不太一样。

比起单一的宋朝,它更像是一个和宋明高度相似的国度。如果历史书没有瞎编乱造的话。

正因为只是相似,这小探花也就了不得了。

一个16岁的童生,没人在乎,但是16岁的小探花秀才可不一样。

有了名次,也就有了授田,有了这免税田,便能更加安心读书。

可以说,现在的宁采臣已是拥有了一份光明的前途。

大宋朝有秀才中不了举的,但还没听说过这头三甲有不中举者。

而再一中举,只要不出五等,便可称“进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须经吏部试。

这一点仍采用的宋制,而不是明制。

也就是说,这宁采臣只要不是个“仲永”,他的下半辈子已注定为官绅了。

既然以后同朝为官,自然要多多亲近。读书人虽云:“君子不党”,但却高谊。

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同乡关系。这是官场中必不可少的三大关系。你在什么地方考,一上来,这身份便注定了。

它会跟你一辈子,甩都甩不掉。

----

新书靠养,勿望支持哦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7章、家门

更新时间:201261411:04:33本章字数:4008

这钱义为杭州城父母官,县试就在他座下进行,倒也算得上师生之谊。只是当时这宁采臣发挥不佳,名次不高,也就不为他所重视。

而我们这位钱大人,又过于重视金钱。以宁采臣的家境来看,也是登不得他的门的。

宁采臣未入三魁,钱义也不在意自己有没有这么个师生之谊,但这一旦成了头三名,这重视程度也就不同。

只是这次来他却只能叙叙这师生之谊,却万万认不得了。

如果一开始便认下,这是你捡漏,士林更会给你个极高的评价:慧眼识才。

但是等人家中了院试的头三名,你再收人家。这得是多厚脸皮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正所谓学无止境,达者为先。你一小小六品县令有何资格做得那探花的座师

即使你什么都不顾,硬是收下了。除了名誉有碍外。万一这堂上的大人们也相中了这年青人

是,大人们的选择权更多,或许不会和你一小小县令争弟子。但是这得多招人恨。

“宁相公,这次来,我可是带来了好消息。自即日起,宁相公就是我杭州廪生了。”

所谓廪生,就是“廪膳生员”之意,学习期间,由朝廷每月发放禄米,这有些像“公费生”,但却比现代的“公费生”爽多了,不仅管吃管喝,还有零花钱可领。

这里是江南,文风鼎盛,其县学的待遇自然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正因如此,这江南县学也是有名的难进。

钱义这可给他送了份大礼。

因为这县学是难进难出型。

难进都明白,难出是指,除非你为县学除名。否则哪怕你是入朝为官,都仍是其中一分子。

而县学中,自然是县令为尊。却钱义却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认不下弟子,从县学入手了。

这次来,不仅他来了,更是带来了学官。“宁采臣,你为廪生,给你半年时间,叙过同年之谊,再来县学报到。”

学官自然知道县令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他也没有拆穿的必要,因为县学多一个探花,对他们县学只有好处,却是丝毫坏处也无。

反倒是这宁采臣不入这县学,这学官今年的考评就难免落个差评。

因为这世界的宋太祖除了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言,更有“养天下之才,以为所用”。

平日里没有也便罢了。但这一州之地的探花,连朝廷都授田养士,你一小小的县学竟然视而不见,不收入县学以养士

以前的宁采臣没少干过“投文县学,以期斧正”。

说白了,就是看我文章写得怎么样有当官的潜质吗

县学回复都是“文采庸庸,不可赏析”。

一直都不收他入学。

现在中了探花,来收人了。原宁采臣怎么做,他不知道,他是满口答应下来。

入县学。这世上再没这么好的事。古人考举可没什么年龄限制,只要你走得动道,受得了那几日“坐监”。那么你考好了,没人阻你。

再以这县学难进难出的制度。只要你不断考下去,哪怕考得再烂,同时又没做过什么欺师灭祖,起兵造反的混帐事。

那么恭喜你,你的长期饭票保住了。只要你还是生员,是廪生,那么这吃喝与零花钱全都不用愁了。

这么好的事,他又怎么会放过。拉着学官县令便请人喝酒。

县令与学官来了,自然要单独一桌。士不食贱肉,这桌上什么猪肉、鸭肉是没有了,全以羊肉代替。

这羊可不是现代社会小摊小贩拿来蒙人的绵羊肉,而是地道的徐州山羊。

这山羊爬山涉水,专食草木之根。其肉质鲜美不仅是绵羊比不了,就是换个地的山羊都比不了。

“鱼”“羊”便为鲜,这山羊还得个山字,更和华夏饮山食水之说。

肉味鲜美无比,除了贵了点,真真是上等好肉。

可惜没有辣子,熬不出辣油。否则在汤上添上辣油,来一碗羊肉泡馍,真能馋死人。

这一晚,大家都吃得很尽兴。

宁采臣连怎么回到床上都不知道。只觉得是随身舒坦,这十几年肚中的油水,这一顿便已全部补足了。

第二天一早,日头未升,这满院的狼藉便已消失,早有村民帮着打扫一净。

宁采臣起床,本想附庸下风雅,吟上一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却看到这窗外日头未升,哪来的日迟迟。

穿越已几日了,作为夜猫子一族的他,时到今日也没适应这古人七八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制度。

作为大学生。晚上包夜,白天眯一会儿,也就当睡眠了。

看着周总理作息制度长大的他们,少睡多玩,才是他们的人生。

现在这古代天一黑了,便没有娱乐活动的古代,生生能闷死人。再加上这硬木板床,一点儿都不柔软。睡得越多越不舒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