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从白蛇传开始 > 分节阅读 29

分节阅读 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也正是这变化,让鱼娘对传宁采臣修真的心法显得心甘情愿。并连自己对真元妖力的控制这些年来的体悟,都告诉了宁采臣。

冰雪融尽,一年的冬天过去了,青柳抽絮,春天来临。

燕飞江南,大地解冻。一年的劳作生计再度开始,田垄之间农人们奔走忙碍。没了壮劳力,这年春天,各家各户得花费更多的力气时日。

壮劳力的缺失,也让宁采臣想找人修缮房子也变得困难许多。

这时代可不比后世,各个地方的人流可以自由活动。修缮房子的工人可不是士族,是不允许四处乱走的。一个地方的人,除非徭役、天灾、等大事,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呆在那个地方。

这次花石纲一抽调民夫,再度打乱了宁采臣修房的计划。

其实作为士人,他还是可以找到修房的人力的。只是看着田地间稀少了许多的男丁,这口他又怎么忍心开得了。

在全家齐上阵,为一年之计奔忙的时候,他再把本就不多的男丁叫出,只为了给自己修房子。

全家老幼都在耕地的此情此景,人心是硬不起来的。

一座房子不过是遮风蔽雨之所,可耽误了一年春耕,也许就是生死存亡之事。

冬季过去,杭州城的城门再度繁忙起来,进出的人群络绎不绝,步行的,挑担的,推车的,还有骑在马上的,一眼望去,身份各异,清楚明了。

今年之景与去年之景似乎别无不同。只是宁采臣却觉得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发生。

是什么事呢

“许仙见白娘。不对,那是三月份,12月、1月、2月初过年,3月。3月已经过去了。应该不是今年。许仙还小,应该是下面几年。那么不是许仙,我到底是忘了什么事呢是小青偷银子,许仙的牢狱之灾不,不对,这应该是许仙与白蛇相遇之后的事了。”

卷二:出门第60章、买书

更新时间:201261411:05:07本章字数:3999

宁采臣入了县学,却依然在想这事,从而都没怎么在意这县学的翻修。

这县学翻修,也就显得更加正规。

县学门口修起了一座巨石碑,上面刻画了读书人的操守,都是“不准”、“不许”、“禁止”什么的

读书守则一栏则是“必须”什么的

古代人写东西不喜欢,一、二、三、四、五、六的排下去,宁采臣也没有去数,所以他并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条。

不仅建了石碑,还重新开建了一片校区,据说除了会划分高低级校区,还会召女生入学。

宋朝文风鼎盛,特别是江南,女子也是可以入学的。虽然女子不能科考,但是知书达礼这是人风所重。

一般来说,这女弟子只出现在私塾中,更多的是请先生到家中教。这县学中倒还从未出现过女弟子,毕竟县学名义上可是为国选才。

女子无法科考,有才也用不上。

说到科考,这县学的高低级校区也不是现代意义的高低年级,而是以科考潜力来划分的。

宁采臣自然是潜力最大的,这次重新划分,宁采臣也就被重新分配了一个风景不错单人房居住。

江南人有钱,这凡是秀才都会有单人房居住。只是现在才刚刚开始翻建,校舍有限,当然先紧着宁采臣这类潜力大的先住。至于其他人,自然要先挤挤的。

奇怪的是,宁采臣竟然没有见到王复。开学了,也不见人,也不知他是在忙什么。

宁采臣到了新住处,自然要铺放被褥-这里,将会成为他的新住所。

只要他没有考走,没有考过殿试,进士及第,这儿他都会不断住下去。

比起那些非廪生,宁采臣的负担可小多了。

县学虽然是朝庭所立,但是并不是说进了官学就一分钱不花了,相反,花费得还不少。因为官学免的是学费,其他却依然要花。

这和现代九年义务教育制很相似。不同的是这官学可比后世的官学有前途得多。

因为是官学,教授们都是学官,这官与官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有志于混迹官场的,这敬师钱、礼节钱是必不可少,还要大送特送。

这官场上送得勤了,自有好处。现代人全都知道,自然不用赘述。

刚刚铺好床铺,宁采臣还没有歇上一口气,却为教授叫去。很是说了一番话。

知道宁采臣家中贫,但这种事还是少做为好。

宁采臣可以不用给敬师钱等等。

老实说,宁采臣也没打算给这敬师钱。

一是,没有。二是,给了也没用。

给敬师钱,不过是图个考不上,能为县学介绍到某位大人那儿做师爷,又或做个品的刀笔小吏。

这只是条后路,能考上的,是要做老爷的,这后路也就用不上了。

现在的杭州城谁不知道宁采臣是个大才子这样的大才子又怎么会考不上

与其现在收些敬师钱,薄了这师生之情,那还不如不要。反正这宁采臣家贫,别说是大商大贾,就连普通地主也比不了。在宋朝的高薪之下,他们也不缺宁采臣那三瓜两子的。

这与后世医生再有钱,动手术要红包不同。古人还没有堕落到那一步。

只是宁采臣却让他说糊涂了。

我干什么了我自从下雪天气转冷,他又把珠子给了鱼娘,这个冬天是几乎没有出去。

他做的事除了读书,练习控制正气外,便只有把养吾剑传给宁母了。

他知道这类仙术是不能随便传于凡人的,但那人是他母亲。为了亲人,长生为仙他都可不做,更勿论一道仙术。

吕洞宾显然早知道他的性情,也就没有多费唇舌,让他守密不传了。

只是这养吾剑,本从诗经礼义而出,更揉入了字之真意。想习练它,二者缺一不可。

而显然宁母二者则缺。练不成,宁母也不愿舞刀弄剑的。宁采臣除了托付鱼娘多加照顾,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至于什么奇技淫巧之资他不记得他有赚过。

正一脑门子糊涂,却有个秀才出现在他身前。

“这位同窗,在下年乐。已入县学两年了,却未见年兄,年兄想必今年才入的学。”那士子娓娓而谈,毫不避生。

宁采臣没见过这个人,不过也立即回礼道:“年兄客气,学弟正是初入县学。”

看自己猜对了,他很是高兴,夸耀了一番自己认人的本事,正当宁采臣要不耐烦时,他才说出来意。“我这有本新书,学弟要看吗”

他神秘兮兮地,显然是什么,或是小说故事之类。

这年月的故事小说,宁采臣可提不起兴趣。因为好的,必然是流传到后世了。

除了这部分经典外,古人的小说故事和现代人比起来,可是要差得远了。

为后世各种小说养刁了的他,哪儿会花钱在古代找小说看。

看这年乐商人更像过书生,宁采臣可不愿与这“推销员”再聊下去。

看他要走,年乐突然冒出来一句。“这可是咱们杭州的大才子宁采臣宁仙芝所作。”

这一下,宁采臣不得不留步。“谁你说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