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1 / 2)
巧合。
“真的吗那我下山后的所做所为,师门全都知道。”
宁采臣点点头。因为这样解释更合理。他哪想到小青还惦记着他肚中没有的“内丹”。
宁采臣太机警,小青才想到了驱虎这招,然后再来个“救美”什么的。主要是为了药倒宁采臣,她才好任意施为。
宁采臣不知道这些,他还以为是十三娘师门的考验什么的。
只是十三娘听了,心态却起了变化。
我下山的所做所为,师门一直都在关注,那到底应不应该杀他呢这会不会也是师门的一种考验还是先不杀,先观察他是什么人再杀。这不是手软,而是为了师门的考验。如果我发现他无恶不做,我就更能杀他了。哼一个贼头,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人,死有余辜。
而等了好大会儿功夫,十三娘的师门都没有出现。宁采臣不得不怀疑他的判断。
即使为了考验弟子,在他说了那番话后,也该出现才是。对,会问他为什么知道;错,更要出来喝止才是。
没有,什么都没有。不仅没人出来,就连传音入密之类也没有,只有山风徐徐地吹。
十三娘却很有信心,仿佛师父不出现,是一件极正常的反应。
仙门到底怎么考验弟子,宁采臣只是听说,远不如这蜀山弟子知根知底。既然她都说是,那就是了。没什么好怀疑的。
虽然老虎离去了,他们还是快速吃了晚餐,继续赶路。
古代没有电灯,一入夜,除了星光,是一点儿光亮也没有。森林中就更加黑暗了,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也不为过。再加上不知多少年的枯枝败叶,每一步都很艰难。
好在宁采臣早有准备,从白素贞那讨了照光用的光明符。看不到路,便撕开一张,变成了古代版手电筒。借助这光明,他们才能继续上路。
就是如此,走出这段山路,也花费了一夜,天放光明才走了出来。
“什么人”
草丛中起身一个个伪装的猎户汉子,看着宁采臣十三娘吃惊道:“莫非是山神土地显灵你们这公子小姐,如何敢独自过得岭来”
也不知这是什么地界看样子倒是普通人,不能实话实说,说谎骗过他们吧
宁采臣答话:“我们是去山东投亲的客人,听说这路近,便走了近道。”
众猎户齐叫道:“你们就没遇上斑额大虫”
十三娘问道:“什么是大虫。”
“是那老虎。”
宁采臣拉住她:“实未遇上。”
众猎户听了,纷纷祝贺他们的幸运,指点他们下山之路。
“这景阳冈上自从有了这窝虎在上面,三五个月,没人敢行了。你们真是幸运。”
“是,我们不是此地人。若知有虎,说什么都不会从这走的。”
宁采臣连连称是,在众猎户的祝贺声中,下了山。走出山林,便有官道相连,这次他们是再也不会穿什么山林了。
c。
卷四:序战第137章、进粱山县
更新时间:201262210:12:44本章字数:5881
“宁哥哥,咱们分明遇上虎了,怎么说没有呢”下了山,十三娘不能明白。
别说是她,就是宁采臣也不知为什么他听到景阳冈,会说没遇上老虎。
“咱们怎么说说遇上了老虎,老虎没吃咱们那虎到底是不是人养的,也没个准信。万一这样说了,村人上山,岂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十三娘说:“咱们可以帮村民捕了那虎。”
“如何捕我就一文弱书生。”
宁采臣笑了,就你刚才在虎林害怕的样子。你捕虎老虎不捕你就好了。不过这心意是好的。宁采臣又说:“不用担心,这虎会有英雄打杀的。”
是了,这虎是武松的。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好容易发现了几分相似,总是忍不住努力呵护,不让它出现大的偏差。
有人说,一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便是知道后世的发展。
再度上路。一个挎剑的士子是没有人会盘问的。
挎剑是士子的特权,可不是所有挎剑的都是士子。那些来去匆匆的武林人士,城卒门子也是能不查就不查。
对他山来说,军卒只是份职业,为此丢了xg命,可就不值了。
山东自古就有武术之乡之称,到了山东,往往是挎剑的豪客,要远多于读书的书生。
各sè人等,即使伐柴烧炭的也比江南多了分武者气息,人看上去也更壮实。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宋江结天下英雄好汉于此。
既然来了,自然要来看看。现在不看,真等宋江上山,除非入伙,否则恐怕就看不到了。
到梁山县来,十三娘并未反对。她不说那仇人是哪座山的贼头,他们只好从头问起。
反正同样是问,也就奔梁山而来。
进了县城,人山人海的不说。宁采臣与十三娘也傻眼了。
没名没姓,还是个贼头,上哪儿去说,总不能是说:“打扰了,请问这贼人在哪”
“十三娘,你们相认时,见过的人多吗”
“嗯,是不少人,有二三十个。”
“这就好办了。走,我们去酒肆。”
哪个贼窝,宁采臣是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贼人强盗是一定有眼线的。而酒肆显然是一个最好暴自己的地方。不知道他在哪儿,那就让他来找十三娘好了。
“来,老板,快讲讲那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约定好决斗的日子后,怎么样了”
还未坐下,便有书i大声嚷嚷着。
“宁哥哥,想不到这里也有你的书三娘小声道。
“是啊是没想到。”
古代传递信息并不快,一个军情从边关传到京城,也没少过十天过。
现在,不过是一本书,一本娱乐xg质的杂书,竟然不仅传过来了,这说书人竟还说上了。不得不说这商人的传播速度竟超过了军方。
显然商人们是看出来了,这样的书在山东,这个武术之乡是必然会火。否则他们也不会花大代价押运来。
山东不同江南,走不得水路。陆路多是山岭不说,更有强人盗贼。从江南送书过来的人力、成本,都远高于江南。
一般只有大利的东西才值得他们运送,比如青盐。
他们会运杂书来,显然是冒了风险的。不过这风险他们冒对了。
不仅仅是这书本身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了听说书,他们的酒楼就没少过酒客。
单单是这酒客,这书的运价太贵,都值得他们拼一把。他们是看出来了,这运的是娱乐,更是招揽生意的金矿。
江南,丝竹乐器就可迎来酒客。这山东不同,除非找大汉高唱赤壁怀古,是很少有人欣赏丝竹管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