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1 / 2)
“茅兄说哪里话,以前的事,仙芝早不放在了心上。”
茅士学突然变豪爽了,对人也是极为热情,使得宁采臣不得不极力压制自己的不适应。
文人之间,同窗与同乡是传统的势力力量,无论你怎么样,都不能丢弃同窗与同乡。
这样说来,茅士学有些逼人原谅的味道。
可逼人原谅也是原谅。老实说,没人想得罪一个医生,更不必说一个御医了。这个御医还很有料,只看他儿子这张脸,便可知一二。
既然他愿意和解,宁采臣也没有纠缠下去的意思,也与他一直寒暄着。
很快,酒宴便真的摆好了。
君子远庖厨。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没有一个秀才跑去布置宴席的。
想想自己当年,同学聚会,是又是当采购员,又是当厨子,又是当店小二的。实在是不能比。
唯一的欣慰,便是干了这些活计,聚餐费不用出了。
对了,聚餐费。
“王兄,这酒宴薪资,咱们拿多少”宁采臣觉得自己现在也是个有钱人,这钱是不会再省的了。虽说自己不饿,但是温故一下同学聚餐,也是人生一乐。
“薪资什么薪资这些酒宴都是咱们杭州的大商家大地主提供的。”王复随口答应,两眼不断向山门外看去,似乎在搜寻着什么。
“哦这商家竟然这么在意我们士子”宁采臣是感慨,是惊叹。
怎么我那会儿没有这么好的商家总不会这有爱心的商家全跑古代来了吧
这下,王复反应过来了,盯着宁采臣看。
“怎么不对吗”哪儿不对宁采臣心想,这不管怎么说,人家又给吃又给的喝的,就是提前投资,说在意也不算错吧
“对对,没什么不对。”王复恍然大悟道,“噫竟然忘了贤弟以前没参加过这样的酒宴了。”
“这酒宴还有什么名头不成”宁采臣四处看看,这除了不用自己动手,同学们穿的都是古装外,与他那时代的同学会,也没有多大的曲别。
哦,有一个。就是来的是一个地区的同学,而不是一个班的。人数上多了些。
“当然有名头了,这叫中三元。”王复得意道。
“中三元”
作为宁采臣这个新人,他还真得听他好好解释解释。
只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为了一次说个明白,这得从赵宋的国家制度说起。
赵宋王期,国家是重文轻武,并颁布有利于士大夫的政策,如士大夫之工资乃历朝最高、士大夫犯法不会受过重的刑罚等等。
这样制度下,只要有条件,哪个不是拼命读书。什么凿壁偷光、悬梁刺骨只有更狠,没有最狠的。
于是乎,泱泱华夏,第一批宅男诞生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宅男一多,另一样极有特色的存在也诞生了,剩女。
这男人们都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女子们怎么办想不当剩女都难办。
越是这条件好的,越是剩。因为自身条件好的,自然也渴望好的伴侣。其父母,以及她们自己的择偶方式也非一般人能够想象,他们不要求男方的家世、背景,他们只在乎对方是否是进士。这大概便是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创作土壤了。
所以每逢科举公布成绩之际,女人们便开始抢老公。
可科举就是那么好中的吗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书中,六七十岁才中科举,失落了“颜如玉”,“黄金屋”也无福消受。最好笑的例子便是宋人陈修七十多岁中了科举,遇上“剩女”时,被问及年龄,他巧妙地回答:“五十年前二十三”
唉是啊这绝大多数人中举后,其一生也差不多快过完了。所以智慧的古人们创造性地使出了“成家立业”的法宝。
也就是说,先成家,再接着考。
而随着每次科举公布成绩之后,有妇之夫越来越多,特别是神宗包拯期的驸马案之后。女人们便开始了大范围的“预定”丈夫行动。看好了某人有机会中榜,便先将其预定下来,大文豪欧阳修便是被定下的最佳例子。
“所以仙芝,一会儿等她们到了,一定要好好表现,一定要让自己预定了去。”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大型相亲会吗
“不了,这种事我还是不参与了。”
果然是现代小人物的思路。没有娘子,在外面怎么耍都行。可这一旦“预定”下来,再去耍,就有了罪恶恶感,总觉得是对不起家中的娘子。
看到宁采臣要逃,王复死死抓住他。“贤弟,你怕什么这是好事来的。有人选你,才预示着你会中三元,这是好兆头。无论答不答应,这样的好兆头,总是不能放弃,要试一试的。”
看到王复说的这么认真,也就留了下来。
虽说不想有罪恶感,但是这种事吧怎么说呢
魅力。可以用这个字眼吧
总是想试一试的。
女子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争取一下男子汉们的回头率。男人就不想了
看看这一个个精心打扮的才子们,这哪儿还是什么才子。分明就是一个个展屏斗艳的孔雀们。
“我,先说好,我只是被你拉来赴宴的。那些应酬我可不行。”吃白食,宁采臣是非常乐意的,但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应酬场面,他就不行了。未出校门的学子们,都免不了多少有着这样的缺点。
后世不行,到了古代,就更不行了。文人们说话那么绕,万一没听懂,那岂不成了,挨了骂也不知道为什么
“好好你带张嘴吃就行了。用不着你去应酬。”只要宁采臣不走,便是他的胜利。
为什么
知道为什么大才子们身边那么多人跟着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懂吗
虽说在大才子身边很容易会成为绿叶,但那也是大才子的绿叶。
至于做绿叶的好处这又要说起等级制度了。
宋朝女子们不会在意读书人的身份背景,可她们却要在意自己的。
这权、才、貌、财四样全有的是第一梯队,有三样的是第二梯队,依次类推。
聪明的是不会去得罪比她们条件好的女子,因为就是和她们抢,也不一定抢得赢。
既然抢不赢,那还抢什么。自然要在绿叶中寻找,这绿叶里面也不是没有宝。
于是乎,这大才子身边的绿叶也就吃香了。
什么最好的让人家都挑完了,剩下的又有几个好的
一听便是没参加过的。这顶尖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天之娇女,如果你当年中了还好。如果没中哼哼你就可以享受到吃软饭小白脸的“幸福”了。
顶尖女子选错了老公,成为她们圈内八卦嘲笑的对象。你觉得有几个女子心胸可以宽广到不生气,依然对你百依百顺的
再加上顶尖女子的身份背景,你是惹不起,打不过。到时候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所以王复这样的,才甘心做绿叶。他本身又不算穷,真考呢也能考一考,把握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