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2 / 2)
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官家是早有算计。
只有宁采臣知道,这恐怕不仅仅是官家的算计,而是大相国寺来摘胜利果实了。
宁采臣安安静静坐了下来,吃着他的菜。
面对大相国寺的突破点,宁采臣一时间也没有办法。
赵煊毕竟是他们从小养大的,已经深深刻上了他们的印记。而且如果历史没有写错话,赵佶重视亲情,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历史上凡是攻击太子赵煊,又或者给他难堪的道士,没有一个不受到赵佶的贬谪。无论是否为有道真修。
这一点,宁采臣对他是认同的。虽然说他最后丢了江山,成了俘虏,但是也不能说这就是赵煊的责任。一年多的皇帝做的是差,但是真差到了丢江山的地步
宁采臣不是历史专家,他是真的不知道。
他这边沉默不惹事,但是不等于成了广法大师,做了太子老师的武僧也不惹事。
“阿弥陀佛,施主就是本科状元吧”
宁采臣翻了个白眼,不屑道:“假,假得很。咱们不是早就认识了吗”
“哦施主认识贫僧”
“你”看着他装傻的样子,宁采臣恨不能打爆他的光头。
但是宁采臣知道他不能。先不说这是琼林宴,就是赵佶本身便一直是一个一心只喜欢“和谐”,而讨厌任何暴力的人。
卷四:序战第327章、引来一下
更新时间:201282320:14:25本章字数:6074
全文字无广告第327章、引来一下
宁采臣相信对赵佶深有研究的他们,如果自己出手,他绝对不会还手,而是任宁采臣撕打。全文字无广告
他绝对可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历史上他们便是这样拖臭的道门,拖垮的道门。
赵佶本性如此,你们这些道士却得理不饶人。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赵佶能不反感
就是你们能教朕长生,也不能毁了朕这天下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不用说,你们还教不了。
不过宁采臣现在的身份是什么是文人。谁说这文人就一定打打杀杀的吗不,骂人不带脏字的才是文人。
而宁采臣无须骂人不带脏字,他们了解赵佶。宁采臣就一点儿不知道吗
这武僧,好吧就算是叫广法吧
这广法主动送上门来,宁采臣还客气什么。故意皱眉道:“我认识的广法是一个护寺的武僧。大师准备教太子什么刀枪棍棒吗”
然后又恍然大悟,对赵佶道:“陛下圣明,知我朝百姓体弱,推广武术强身,从太子做起。实在是英明之主”说完长拜于地。
“你”广法又惊又怒。
他会找宁采臣麻烦,还是因为老和尚的陨落。
一尊罗汉就这么陨落了,哪儿会这么容易便算了。
至于他们利用宁采臣,怕大功让宁采臣抢去了什么的这些不过是浮云。
我等为了我佛门振兴,舍去了这么多。你一小小凡人为我等利用,本就是天大的造化,是有功德的。可你竟然不知好歹,贪心不足,这本就是你的错。
因为你的错,使得我佛门罗汉陨落,这自然更是大过一件。
可你这凡人不仅不好好认罪,还敢反抗。仗的谁的势城隍之位吗
真是无知。我佛门大贤地藏王菩萨在,你一小小城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只是现在赵佶接了口,广法不得不退下。
赵佶阴沉着脸:“皇儿,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刚颂了禁武令,便出宁多吉龙古那档事。
好吧多吉龙古是外邦友人,是来为太后祈福祝寿的,不能伤了友邦这份“赤诚之心”,这事就这么算了。
可是朕刚刚才因为写了歌颂武者的书,训斥了自己的状元,你这就跑出个武僧来,是怎么回事
虽说功大莫过于救驾,但是你是朕的儿子。全文字无广告你怎么能和朕对着干呢
“父皇,这事儿臣也不清楚。”赵煊回说。
广法立即奏道:“启禀陛下,我佛门是导人向善的。虽有怒目金刚,但也只是修真不同法门,称不武字。”
赵佶这才点点头说:“到底是西方来教,修炼也不大气,弄得与武似的,害得状元误会。”
赵佶对这事定了调子。今日一切尽在掌握,他也不想让这事坏了自己的兴致。
大相国寺已经进入到朝堂,宁采臣也没有再嘲讽了他的心思。嘲讽又怎样
就是搬走了这广法,大相国寺很容易便能推出另一个人来。又有何用
宁采臣安心享用这美酒佳肴。有这么个有法力的和尚在,宁采臣的小动作,也就不再再搞。
只有那些没有吃食的进士们,看着宁采臣的佳肴,眼睛都绿了。
即便他们没想到宁采臣搞的鬼,但是有程小蝶在。别说是这本就是宁采臣干的,就是不是,他也会这么引导。
突然,宁采臣发现自己桌子上的菜在消失,从自己这儿消失,在其他士子那儿出现。
宁采臣一看,正是广法在施法。
浩然之气。
如果想交好其他士子,宁采臣早自己做了,哪儿还等得到广法做这好人。
宁采臣是想的明白,想救这大宋,他实在是没有体制内改革的本事。
因为赵佶就是这么一个享乐主义者,不经历天大的变化,他是不会改变的。
本来上一次是极好的机会,但是却让大相国寺截了胡。其实现在想想,就是自己成功了,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又怎么样。
面对这么一个连臣子盗卖保护自己禁军武备都不在意的人,想打动他,真的很难。更不必说增加武备了。
而且宁采臣也仔细想过了,如果让自己一边与朝堂众人勾心斗角,一边却能发展武备。他没有这样的信心,也不觉得可以瞒过完善大宋体制下的监视。军队战力提升了,朝堂上却没人知道。
宁采臣做不到,这太复杂太难。
一个不好,便会成为造反的罪证。
所以,宁采臣只有一个选择,梁山。
在宋金战场上,突然出现一支精锐军队,这便够了。
大宋的军力也不弱,否则金人也不会屡屡败在南宋手上了。
梁山军便是改变这改变历史的节点。甚至宁采臣都有出动阴军的想法,当然这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