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7(2 / 2)
其实如果高衙内告诉他们,打他们的是新科状元,那接下来也自然什么事都没有。可高衙内偏偏什么都说。
宁采臣说:“她是我朋友,给个面子,怎么样”
面子可以给,可问题是他们给了,高衙内给不给他们。
“这个好汉。”
好汉宁采臣看看自己衣服,这才注意到自己穿的不是官服。都忘了和黄锦吃酒,官服它就脱了,放在马车上了。
怎么说,一个穿着太监服,一个穿着官服,那不是喝酒。是自己找麻烦。
这一点入乡随俗,宁采臣还是能做到的。黄锦都换了,他又岂能拿大不换。
没了官服,他们显然把宁采臣当成好打抱不平的好汉了。
误以为是好汉,他们自然也是会讲道理的。
“她今儿先是与高衙内斗赌术,赌输了耍赖,非要拼酒。”
“恐怕你们那位衙内是巴不得吧”宁采臣加塞了一句。
他们尴尬的一笑。这可是美女,自然是想灌醉了,做那事。他们都想,就更不必说色中恶鬼的高衙内了。
不过他们也只是尴尬的一笑,这种事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自责之心了。
他们继续说:“可这次,这小娘子发酒疯,打破了衙内的头。我们找了她好一会儿了。”
可以想象。
想想她刚才的剽悍,打破人头什么的,那绝对只是一件小事。宁采臣笑了。
看到宁采臣笑了,他们以为宁采臣让他们说服了,不由又是激动又是不安道:“好汉,你看这事”
宁采臣故做沉思道:“这人给你们也不是不行。不过,你们确定要”
他们兴奋地猛点头。
宁采臣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不认识程小蝶不成,不是说她顶有名气吗还是说由于自己的穿越,高俅想给自己儿子弄个驸马当当
不行,这得去看看。
宁采臣虽然不愿意娶程小蝶,但是一个女子嫁给高衙内这样的浪荡少,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知道也便罢了,知道了,自然要伸把手了。
“这样好了,你们带我一起去可不能让你们骗了。”宁采臣找借口说。
“哪儿能呢好汉爷去,我们求之不得”
这是怎么了他们怎么比我还兴奋不是前面设了什么陷阱吧还是说这本身就是她的计划
宁采臣仔细看了看程小蝶,以防她装睡。
这当然不是什么陷阱,也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他们小人物的功利心。
找回打破自己主子的女人是功,但是也最多是功过相抵。没有保护好主子,害得让一女子打破了头,这本身便是大过。他们这么卖命找,深秋天都找得汗流夹背的,为的便是将功赎罪。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宁采臣出现了。从这么一个三番两次敢对高衙内动手的男人手中,说服他,交出女子来。
这得是多大的功这才能显示出他们的能干不是
深夜的汴京,是一座光明之城。
在黑夜里穿过一个个里坊,于万家灯火里穿行
宁采臣相信了,他们确实是找了好久。
花楼上,姑娘中得意洋洋地坐了一个青年,头上包着一个极大的白布,使得头颅几乎与肩膀等宽。
这时代的布可是极厚的。所以只是包扎一下,头便一个头两个大了。
宁采臣看到了高衙内,高衙内也看到了他。
“你,你想干什么”看了他,高衙内便想逃。
上次指认了宁采臣,本以为父亲会为自己报仇,但是高俅却说,现在他是新科状元,你又与他结怨,不好动他。这几日你躲着他点,过了风头再说。
高俅很谨慎,他能做到太尉,除了他的球是踢得实在好,还因为他谨慎。知道什么人能动,什么人不能动。
才子,名士,新科状元。这哪一个名头都不好动。
一般人只能看到表面,但是就是这表面,高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更不说有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了。
文人间盘根错节的关系,高俅在苏轼身边便深有体会了。不然也不会有他的今天。
感谢“一切成空投了2票”“演宁”“殇古曲残”月票支持
正文第344章、撞铁板了
更新时间:201282910:28:21本章字数:7851
第344章、撞铁板了
可是这些算计什么的,高衙内哪儿懂。他只知道他老爹不让惹这么个人。
而对一名街头混混而言,就是他背后大哥都惹不起的人,对他来说,就是绝对惹不起,绝对不能惹的人。
所以他在看到宁采臣才会那么害怕,他的所有反应都是下意识的。完全真实的反应。
幸好他身边还有小弟,立即把他们与宁采臣相遇,以及怎么把人送来说了一遍。当然,主要是宣扬他们劝说宁采臣的功劳。
这时妓院的老鸨子也赶了过来,这么一大齐子人,还抱着个女子进来,她自然是要来看看。
听了手下的报告,高衙内简直糗死了。这时老鸨进来,正好成了他宣泄的借口:“你是怎么做老鸨子的怎么随便让人进来打扰大爷寻开心”
他在充大,在一群小弟面前充大。在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看什么前因后果的,他只知道宁采臣把人送来,这就是服软了,是在和好。
为什么
不用知道。
加紧时间竖立自己强大的一面,才是他此时考虑的。
老鸨子脸黑了一下,老鸨子不是个好称呼,一般来她这儿玩的,哪一个不是叫她洪妈妈。不过她很快又堆上笑脸:“哎哟看这位哥儿说的,这有公子们来我这寻乐子,我自然只有欢迎的道理,哪儿能遮遮拦拦,凭白阻了人家兴致的道理”
平白得了个软钉子。可是高俅又没法生气,只因为老鸨子的话,他反驳不了。也想不到怎么反驳。而且这儿是官方妓院。
要说一个妓院,就算是官方的,也不会让高衙内这位太尉之子害怕才对。但是他偏偏还真不敢招惹这妓院。
唉这要从宋朝的视财如命说起。
宋真宗景德年间,酒税428万贯。四十年后仁宗当朝,事情发生突变:酒税一年可得1710万贯。整整四倍
为什么会突变政府内部操作了。宋朝是个视财如命的朝代,为了从酒类专卖榷酒上多捞点钱,采取了非常手段:各级地方官员都做酒类推销商。
想升官吗只要你的辖区酒卖的多,官员考评上多加分,你高人一等。
事实证明老夫子们做起生意来还是很有一套的,当时国家为防止农民受高利贷剥削,实施低额贷款。散青苗钱官府就在农民领完钱的必归之路上设酒馆,同时派人招揽。男人多好喝酒,很多手里有钱就花,拿出一部分买酒了。置酒肆于谯门。民持钱而出者,诱之使饮,十费其二三矣。
时间一长,官员们发现这法见效不太大,他们喝一回就走了,回头客不多。老夫子们又想出一促销手段,雇佣妓女长期在酒馆唱歌陪酒。宋朝有官妓,国家许可,公务员待遇。
都是男人,酒店提供免费套餐服务,不去白不去。此计一出,整个宋朝的服务业面目焕然一新。则命娼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
鬻色户将及万计
单单一个酒税便涨了一千多万贯,这样大的利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