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髻杀 > 第3章 青丝系骊山

第3章 青丝系骊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圆椎髻则是大多数普通甲士的标准发式。根据头发多少和盘结方式,分为单台、双台、三台三种。皆是将头发在头顶或脑后束起,盘绕成圆锥状或圆台状,以麻绳紧紧捆扎,再插上竹簪或骨簪固定。虽样式简单,但要盘得结实挺拔,能在剧烈活动中保持不散,也需一番手艺。

阿绾年纪虽小,却已得了义父荆元岑的真传,手法灵巧,力道均匀,尤其擅长编织需要嵌入黑色麻绳以固定造型的复杂发髻。如今她已顶替了义父的位置,专门负责为屯长及以上级别的将士编发。她常和月娘挨着坐,两人共用一盏灯油,彼此也能有个照应。

自李湛、李烽那桩轰动军营的案子之后,阿绾和月娘在这禁军中也算有了点小小的“名气”。许多原本就看不惯李湛兄弟作派的军士,更愿意凑到她们俩这边来编发,一边享受着灵巧手指在发间穿梭的舒适,一边压低声音闲聊几句军中琐事、咸阳趣闻。沉闷的尚发司里,渐渐又恢复了往日些许热闹的人气。

阿绾最爱听那些轮值回来的甲士们讲述骊山皇陵的见闻,毕竟小黑和小鱼在那边做事。

那座自秦王政元年开始动工,至今已修建了三十余年的浩大工程,仿佛是一个能够吞噬人力物力的无底巨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好家伙!那阵仗!你们是没亲眼见过!”一个刚轮值回来的年长一些的屯长一边让阿绾为他重新紧固有些松动的六股扁髻,一边啧啧感叹,“骊山那边,一眼望过去全是人!跟蚂蚁似的!外面的封土堆得跟山一样高了,听说里头更是了不得,宫殿、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都是用珍宝砌出来的!丞相亲自督造,规矩大过天!”

另一名正在排队等待梳理三台圆椎髻的年轻甲士接口道:“可不是么!里头干活的多是刑徒和征来的役夫,还有不少是从各地流落过来的……唉,管理起来那叫一个难。全亏了李丞相那套章程,啥时候起床、啥时候吃饭、啥时候拉屎撒尿、刮风下雨怎么干活……都给你规定得死死的,错一点就是一鞭子!”

“听说外面主体都快修好了,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年长屯长压低了声音,“到时候,好些人得裁撤下来。一部分说不定能补进咱们禁军里头来。真到那时候,你们尚发司怕是得更忙喽!”

有匠人好奇地问:“那……那些修完陵的人,都能回家种地去么?”

“年纪大的、本分干活的,兴许能吧。”年长屯长叹了口气,“可那些刑徒……就难说了。唉,还有不少半大的孩子,也跟着在工地上混口饭吃……”

“孩子?”阿绾正将一根乌黑的麻绳巧妙地编入发辫,闻言忍不住抬起头,“哪来的孩子?”

“有的是跟着爹娘来的流民,爹娘没了,就成了孤儿。有的是自己从战乱地方跑过来的,没活路呗……”年轻甲士语气有些黯然,“不过咱们陛下仁德,但凡能搬动一块砖、挖动一锹土的,也多少给点吃的,总不至于活活饿死在那荒山野岭。”

这些零碎的闲聊,渐渐在阿绾心里拼凑出骊山工地的模糊景象——宏大的、冰冷的、秩序森严却又充斥着无数卑微生命的挣扎。她想着去了那边的小黑和小鱼,虽然环境艰苦,但至少是正经的禁军身份,吃饱穿暖应当无虞,心里便稍稍安定几分。

然而,渐渐地,从骊山轮值回来的军士口中,开始传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说是连日秋雨绵绵,山体湿滑,有一处正在挖掘的墓道发生了塌方,埋了不少人……消息语焉不详,却让阿绾的心不由自主地又揪紧了。那两个少年,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