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相互算计,帅司难题(2 / 2)
风雪中,街边商铺开了门,车马行人步履匆匆,为这银装素裹的城池注入了几分艰难的生气。
城北,边防帅司府!
与城中的些许市井气息相比,帅司衙门更显肃杀。即便是风雪天,左右军营杀声四起,岗哨依旧挺立,披甲卫士呵出的白气瞬间凝霜。
大周北疆边防的经略司(帅司)一律驻于本州“首城”,这些州城城墙高厚,屯兵数万,仓廪、兵器、驿道俱全,既便于调集粮草,也远离敌境数百里,可保指挥机关不被突袭。
前沿节点——“将司、寨、堡”,组成边防梯队。
大周建国至今,素来崇文抑武,帅臣几乎都是文臣来担任,外行领导内行,那能有好吗?
此刻,帅司正堂之内,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幽州边防帅司的最高统帅吴振大帅,正正襟危坐,眉头紧锁地审阅着几案上的一份奏报。
奏报正是由铁血军寨以快马送来,封皮上还带着风雪的湿冷气息。展开一看,通篇皆是诉苦之言:
先是阐明军寨升格至今不足两月,百废待兴;接着便是大倒苦水,说存粮见底、营房稀缺,最关键是人口不足,导致大片荒地无人开垦。
笔锋一转,又提到开春化冻后,边寨还需按制修缮已废弃多年的芦苇堡,以期巩固防线……
最后,自然是长篇累牍地请求帅司调拨钱粮、建材、农具乃至流徙人口,以解燃眉之急。
奏报末尾,赫然是铁血军寨秦猛盖印,以及飞虎卫赵将军的亲笔签名与鲜红将司大印,尤为扎眼的是,文中还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
“……然寨小力微,又逢幽州刺史府委派监镇官刁难,诸事繁杂,恐应对不周,有负帅司重托。”
这样的信件,自年前开始,这已是第四封了。
吴振初接第一封时,确实大惊失色。
他根本不记得自己签署过往铁血军寨委派监镇官的公文。一番彻查之下,真相令他勃然大怒:
竟是帅司内部几个胆大包天的官吏,暗中收受幽州官僚的好处,瞒着他这位大帅,擅自签发了升格公文,并“依例”同意了委派监镇官。
这简直是被人当枪使,还替人背了黑锅惹来事端。
可吴振大帅碍于面子,只遣散官吏,没有严肃处理。他本以为此事过去了,哪知道麻烦不断。
秦猛让人拟定的哭穷奏报接踵而来。
吴振又不是傻子,当然知晓铁血军寨与幽州官僚不睦。也清楚那军寨在之前的战事中缴获颇丰,绝不至于如奏报中所说的这般穷困潦倒。
这分明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抓住帅司理亏的把柄,理直气壮地来“打秋风”了。
可偏偏,这委派流程在形式上“合法”,监镇官也已派出,帅司在此事上确有失察之责,让他有火发不出。
“调拨多了,帅司本就不算充裕的仓库怕是要被搬空一大半,来年其他各寨的用度如何维系?
可若调拨少了,或者置之不理,且不说这秦猛刚刚立下大功,这军寨若真因此无法巩固防务,让鞑子钻了空子,天大的干系谁来担?
单是那秦猛隔三差五送来这哭穷,再加上那个刺史府的监镇官在一旁掣肘,就是甩不掉的麻烦!”
吴振盯着奏报,犹豫不决,心中权衡利弊,左右为难。一种被手下蠢材牵连的憋闷感油然而生。
“这些该死的蛀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吴大帅最终只能将怒火倾泻在那惹祸的官吏身上,咬牙低声斥骂,却不得不面对这棘手局面,苦思着该如何应对这份“合法”的勒索。
无独有偶,有人比他更为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