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沈姝璃甩黑锅(2 / 2)
前世今生两辈子,沈姝璃都没有做过这种事,心里说不紧张是假的。
想到自己手里有保命底牌,这才放松一些。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紧张,迈着小碎步,一副怯生生的模样走了过去。
其中一个刀疤脸汉子站起来拦住她的去路,他上下打量来人,发现是个面生的,他警惕地呵斥撵人道:“女同志,你来这里做什么,这里可没热闹看,没事别来这边,快走快走!”
沈姝璃被他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得一哆嗦,抱着怀里的布包连连后退,用那副沙哑的嗓音颤巍巍地解释:“同……同志,我家里实在没米下锅了,孩子饿得直哭……我就是想来……想来换点粮食……求您行行好……”
她那副既害怕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普通妇人,任谁也看不出破绽。
刀疤脸上下打量了她几眼,警惕的神色稍缓,吐了口烟圈,不耐烦地伸出手:“买东西,入门费,两毛。”
“哎,哎!”沈姝璃赶紧从层层包裹的手帕里,用颤抖的手指捻出一张皱巴巴的贰角钱,恭敬地递了过去,嘴里不停道谢:“谢谢同志,谢谢同志……”
刀疤脸收了钱,却没完全放心,对同伴递了个眼色,便一言不发地跟在了沈姝璃身后,摆明了是要监视这个陌生人。
沈姝璃并不在意,这样反而说明这些人谨慎,安全能有保障。
她颤巍巍回头,问道:“那,那个……大哥,我头回来,不认路……我想问问,这里头……有卖活鸡活鸭的地方吗?我想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补补身子……”
刀疤脸有些意外地瞥了她一眼,没料到这瘦弱的女人还想买这种“硬通货”,
不过来这里买什么的都有,倒也不奇怪。
他冷哼一声,惜字如金:“有。跟我走。”便在前面带路。
沈姝璃赶紧迈着小碎步跟上,沿途所见,让她大开眼界。
来这里交易的人不少,个个都用帽子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交易时也都压低了声音,生怕被人认出来。
整个巷子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又诡异的气氛。
能看到这里交易的物资种类不少,粮食、布料、旧家具,甚至还有市面上见不到的紧俏药品。
沈姝璃甚至还看到了有人在卖棉花,价格贵得吓人。
她决定先办正事,买完家禽再来逛逛买点棉花。
“到了。”
刀疤脸带着她越走越深,拐进了一条更窄更暗的岔路。这里的人明显少了,但个个眼神凶悍,不好招惹。
他最终在一个紧闭的院门前停下,他抬手,在斑驳的木门上,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一长两短。
门上开了一个小窗,一双警惕的眼睛从里面探出来,看了看刀疤脸,又扫了沈姝璃一眼。
“开门,有客。”刀疤脸沉声道。
“吱呀——”
沉重的木门被拉开一道缝,一股家禽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浓重气味扑面而来。
这院子弥漫着一股家禽特有的味道,混杂着干草和泥土的气息,几只笼子里的鸡鸭偶尔发出几声压抑的叫声。
沈姝璃心领神会,从包裹里摸出一毛钱递给刀疤脸男人,压低声音道了句谢。
那刀疤脸倒也不客气,钱入手就揣进了兜里,人却没立刻离开离开,反倒靠着院门旁的墙,目光依旧盯着沈姝璃,摆明了要继续盯着,要亲眼看着这笔买卖做完才放心。
黑市有黑市的规矩,陌生面孔总要多提防几分。
沈姝璃没在意他,径直走到那个卖家面前蹲下。
“同志,你这鸡苗怎么卖?”
卖家的脸和之前的汉子一样,用布巾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从身形和穿着来看,应该是个男人。
见有生意上门,男人立刻来了精神,声音嘶哑地说道:“有家禽票的话六毛,没票一块。”
他赶紧指着一个鸡圈里那一窝叽叽喳喳的鸡崽子介绍,“你瞧瞧,我家的鸡苗个个都养得壮实,我婆娘养的,个个精神头十足,每只都快有半斤重了,这价钱绝对不亏你!”
这年头,在黑市里交易,风险和价格都是成正比的。
万一被那些戴红袖章的撞见,扣上一顶“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大帽子,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沈姝璃来之前就打听过行情,这么大的鸡苗,市价在三毛到六毛之间。
黑市卖一块钱,确实贵了不少,但胜在不要票,而且看着也确实壮实,还是能够接受的。
总比买不到好。
沈姝璃仔细打量了一下,鸡圈里大概有二十来只小鸡,便试探着开口道:“我没票,大哥你看能不能便宜点?要是价钱合适,你这些我全要了,也省得你散卖费时费力。”
男人浑身一震,那双警惕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光亮!
全要了?
他家婆娘是养鸡的一把好手,可政策管得严,城里人家最多只让养两三只。
更何况,城里买小鸡仔的人本来就少。
这些鸡崽子一天天长大,吃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再卖不出去,就真要砸手里了,到时候越养越大,吃的粮食越多,他们根本没有粮食喂养。
能一次性清空,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男人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一咬牙,报了个实诚价:“这样,最低八毛一只!再低我可就亏本了!”
沈姝璃心里的小算盘也打得飞快。
八毛钱一只,虽然还是贵,但比起在空间里用金币买,那简直是白捡!
她故作肉疼地犹豫了片刻,才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点头:“行!八毛就八毛!你给我算算一共多少钱。”
说着,她还不忘给自己找补理由,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自顾自地解释起来:“要不是我娘家在乡下,地方大,家里人口又多,还有两个孕妇等着这鸡长大下蛋补身子,我可舍不得下这血本。”
这番话,既解释了她买这么多鸡的动机,也打消了旁人的疑虑。
这里可是大城市,是强制规定家里不能多养家禽的!
免得被有心之人盯上她把她给举报了。
那卖家和旁边监视的壮汉听了她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紧绷的神情果然松懈了不少。
毕竟在大城市里,粮食供应紧张,谁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养一群鸡跟人抢口粮吃?
原来是给乡下亲戚买的,这就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