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只身退敌(1 / 2)
三日后,国子监门口。
看着群情激奋,士气高昂的学子们,陈亭向贾宝玉笑道:
“宝玉,同学们士气正旺,民心可用,此行必定马到功成!”
贾宝玉满心欢喜地点了点头,这两天他一提出这样的想法,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和拥护,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人,有的出力,硬是让他的倡议席卷了整个国子监。
眼见众人都集结了起来,陈亭向贾宝玉兴奋地道:
“同学们差不多都到齐了,是时候了!”
贾宝玉环视了众人一圈,用力点头:
“诸位同学,今日我们走出这学府,非为功名,非为利禄,只为我们日夜诵读的圣贤书中,那两个字——‘仁’与‘义’!”
如今,关外将士的鲜血,染红的是谁家功业?中原百姓的饥寒,换来的是谁人勋章?我们坐在窗明几净之处,读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窗外,却是民为草芥!
我等若此时不言,满腹经纶,又与砖石何异?今日,我们便要为将士发声,为天下百姓发声!诸位同学,与我同行!”
在陈亭带头下,全场一起高呼:
“我辈读书,为社稷死!今日不言,更待何时!”
“不惧廷杖,不避斧钺!但求君父,闻此民声!”
“天地仁心,岂容刀兵!苍生何辜,血染黄沙!”
……
他们喊着口号,打着标语,走出国子监,向着京城而去。
一路上,有不少人以各种目光看着他们,有的好奇,有的嘲弄,也有不少读书人加入其中的,声势在不断壮大。
看到这一幕,贾宝玉满脸兴奋,他觉得自己做对了,站在了真理的这一边,此事过后,他必定名垂青史!
可他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些人中,除了寻常的百姓之外,还有许多居心叵测之辈,他们都在等待机会,等待着对他,对贾琮,对贾家一击致命的机会!
此时,酒楼三楼雅间。
看着他们缓步而来,肖鹏的脸上浮现起一抹笑意。
他身旁的女子问道:“圣王,可要动手了?”
“不急,待他们再靠近朱雀街一些。否则的话,死的人不够多,可是不太好。”肖鹏端着酒杯,目光中满是阴冷。
是的,这个机会就是他们踏入闹市的那一刻,他的人会突然杀出,制造血案。游街或许不能让贾琮彻底垮台,但血案就不同了。
女子恍然,脸上满是兴奋:“原来如此!如此一来,必定要那贾琮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那么那期待的目光中,眼看着贾宝玉就要带队走入闹市。
所有暗中埋伏的人,都握紧了手中的刀柄。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身影忽然出现在队伍面前:“来人止步!”
他的声音不算响亮,却清晰的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它仿佛带着奇异的力量,竟然真的让他们停下了脚步。
所有人向那人看去,只见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不是贾琮又是何人。此时的他身穿儒服,头戴儒巾,手执折扇,说不出的俊朗儒雅。
见众人向他看来,贾琮拱手行礼:“贾琮见过诸位同学。”
听他口称同学,分明是以读书人的身份前来的,他们纷纷还礼:
“见过明玉公子。”
“琮弟,你,你怎么来了?”见到他,贾宝玉有些心虚。
贾琮看了他一眼:“眼见你们即将犯下大错,我又怎么能不来呢?”
“犯错?明玉公子此言何意,我等为民请命,何错之有?”陈亭当即问道。
“‘民’?”贾琮看向了他,“你所谓的‘民’是这京城之中,为粮价上涨而愁苦的商贩农户?还是边关之外,被异族铁蹄践踏,易子而食的汉家百姓?”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贾琮提高音量继续道:“你们只见军中一匹马,耗费农家十年粮。却不见异族一把刀,能令千户绝炊烟!边关无辜百姓难道不值得你们救吗?”
贾宝玉脸色一白:“可一旦开战,无数士卒必当殒命啊!”
贾琮直直地看着他:“宝二哥,你熟读经典,岂不闻大仁不仁!妇人之仁,救一人而害百人;圣人之仁,舍百人而救天下!
今日我朝将士在边关死战,流的每一滴血,都是为了关内万千百姓能安居乐业!你们在此空谈止戈,是要用亿万生民的安危,去成全你们个人的‘仁义’之名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令人振聋发聩的力量,每一字每一句,都能让人心智被他所夺。
众人心头一颤,面面相觑,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陈亭急道:
“我等是忠于社稷,才不忍见君王被小人蒙蔽,行此劳民伤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