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苍穹之下:无声的守望者 > 第181章 针对“利剑”的“刀”

第181章 针对“利剑”的“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推开会议室的门,宣传处长史国栋站在投影幕布前,“都到齐了?直接说正事。”

他调出几张社交媒体截图,“境外媒体开始对利剑计划的雷霆-10进行系统性抹黑。”

技术部的赵工皱眉:“又是老套路?说我们数据造假?”

“这次升级了。”史国栋放大一张截图,“看这个‘匿名专家’的分析报告,说我们的射程数据存在系统性误差。”

“还有这个帖子,声称试制阶段使用了未经认证的零部件。”

我往前凑了凑:“史处长,这些谣言的传播路径能追踪吗?”

“初步判断是境外势力操纵的水军账号,但手法很专业。”史国栋切换页面。

“更麻烦的是,他们开始用‘内部消息’和‘专家解读’混淆视听。比如把我们的复合制导技术曲解成‘拼凑技术’。”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议论声。宣传处的刘铭举手:“我们可以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辟谣。”

“问题在于传播学规律。”史国栋摇头说道。

“普通民众更容易被情绪化的故事吸引。他们现在编造的故事是‘军工体系存在夸大,导致产品存在造假的问题’。”

我心里一沉。这种舆论一旦形成,损害的不仅是雷霆-10型号,更是整个军工体系的公信力。

“王总刚来过电话。”史国栋声音沉重,“要求我们两小时内拿出应对方案。现在的舆论战已经影响到后续项目了。”

质量部的韩云天站起来:“我建议立即公开实验数据!”

“数据当然要公开,但要注意方式。”我接过话头,“建议用可视化方式展示实测数据对比,同时要准备应对更恶毒的抹黑。”

史国栋点头:“孙工说到点子上了。他们下一步很可能针对个人进行攻击。”

他调出一份名单,“参与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都可能成为目标。”

“我的意见是三条。”史国栋竖起手指,“第一,今天下班前发布官方辟谣声明;第二,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在社交媒体保持统一口径;第三,申请网信办对恶意账号进行封堵。”

散会后我快步走回办公室。楚星河正在等我:“孙工,监测到新的情况。”

他指着屏幕,“有账号开始质疑你的专业背景,说你之前负责的采购项目存在利益输送。”

我看着那些捏造的“证据”,反而笑了:“开始胡说八道了。”

楚星河愣住:“你还笑?”

“这说明他们黔驴技穷了。”我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吧,先整理雷霆-10的全部测试数据。”

下午的辟谣会议开得火药味十足。宣传科准备了图文并茂的资料,但法务部提出担忧:“过于详细的回应可能泄露技术细节。”

我放下茶杯:“我建议分层次回应。对公众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对专业媒体提供技术白皮书。”

“这个方案可行。”史国栋拍板,“但时间紧迫,各部门必须协同作战。”

接下来的两小时,办公室变成了临时指挥中心。

技术组在准备数据可视化材料,宣传组在撰写通稿,我负责协调各部门进度。

“孙工,有个问题。”楚星河突然打断我,“三年前那个采购项目的原始凭证,现在调取需要流程。”

我头也不抬:“让档案室走加急流程,就说是王总特批的。”

晚上七点,首批辟谣材料终于上线。我盯着后台数据,看到阅读量快速攀升,但恶评也在增加。

“看来他们雇了水军刷评论。”楚星河指着几条重复的负面评论。

“意料之中。”我喝了口冷掉的咖啡,“让网信办的同志处理吧。”

这时手机响了,是张涛发来的消息:“安安又闹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心里一紧,但马上回复:“有新情况,我尽快回来。”

楚星河注意到我的表情:“孙工,您先回吧,这边我盯着。”

我摇头:“再等等,看看首波舆论反响。”

八点钟,权威媒体转发了我们的辟谣声明。舆论开始出现反转迹象。

“有效果了!”宣传处的刘铭兴奋地跑进来,“好几个大V开始帮我们说话。”

史国栋也发来消息:“初步监测显示,正面声音已经压过负面舆论。”

我这才松了口气,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楚星河叫住我:“孙工,今天他们攻击你个人时,你为什么一点都不紧张?”

我拉开门,“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利剑’从来不在网上,而在我们实验室里。”

回到家已经九点。张涛抱着安安在客厅踱步,孩子小脸红红的。

“怎么才回来?”张涛语气带着些许埋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