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老班长”的举荐(2 / 2)
我想起老陈那句话“守好这片天”。这天空下,有厂区,有家庭,有我们默默守护的一切。
下午两点开会前,梁卓如凑到我身边小声问:“孙工,陈主任说的‘瞭望哨’是什么意思啊?”
我翻开笔记本:“就是技术支援中心负责人的岗位。要盯紧所有项目流程,确保万无一失。”
“那不就是咱们的头儿?”楚星河插嘴,“孙工你要升职了?”
“别瞎说。”我敲敲桌子,“先开会。”
会议刚开始,赵工就提出个实际问题:“新项目涉及海军装备,很多标准和我们以前熟悉的空军标准不一样。得重新学习。”
王柏调出资料:“海军标准更注重防腐蚀和抗干扰。光材料标准就多出三十多项。”
“那就一项项啃。”我指着屏幕,“楚星河带人负责材料标准转换,梁卓如研究电磁兼容性测试。一周内拿出对照表。”
楚星河哀嚎:“一周?海军标准手册这么厚!”他比划了个夸张的手势。
“那就加班。”赵工瞪了他一眼。
散会后,我正准备去资料室,手机响了。是陈主任的号码。
“孙琳,没别的事,就问问你开会顺利不?”他声音带着笑意。
“顺利。正在安排学习海军标准。”
“好!记住,当‘瞭望哨’不光要懂技术,还要会带队伍。当年我接手这个岗位时,老领导送我句话:站在高处,要看得远,更要站得稳。”
“我记住了。”
挂掉电话,楚星河凑过来:“孙工,海军标准里有个防盐雾测试要求,咱们设备达不到啊。”
“联系材料所,借用他们的实验室。”我翻着通讯录,“我现在就预约。”
梁卓如拿着笔记本过来:“孙工,电磁兼容测试需要暗室,厂里排期已经满了。”
“跟测试中心协调,用晚上时间。”我看看日程表,“从明天开始,每晚八点到十二点,咱们轮班跟试验。”
王柏皱眉:“这样大家太累了吧?”
“新项目不等人。”赵工插话,“累点总比耽误进度强。”
晚上八点,我带着第一批人进暗室。复杂的仪器嗡嗡作响,梁卓如紧张地盯着屏幕:“第一次做这么复杂的电磁测试……”
“慢慢来。”我站在她身后,“注意记录每个频段的干扰值。”
凌晨一点,第一批数据终于出来。楚星河眼睛通红地跑过来:“孙工,材料所那边说最快后天才能安排试验。”
“不行,明天必须做。”我抓起电话打给材料所的老熟人,“李工,帮个忙,加个塞儿。回头请你吃饭。”
对方笑骂:“就知道你要求人!明天早上八点,给你们留两小时。”
道谢挂断,楚星河佩服地看我:“孙工,你人脉真广。”
“都是这么多年攒下的。”我揉揉太阳穴,“大家抓紧休息,明早七点集合。”
第二天在材料所,楚星河对着盐雾试验箱发呆:“这玩意儿真能模拟海上环境?”
材料所的李工拍拍箱子:“比你真在海上漂还准。我们这设备,连南海的湿度都能模拟。”
试验过程中,一个参数突然异常。梁卓如急得冒汗:“怎么办?要重做吗?”
“先分析原因。”我调出历史数据,“对比上次空军标准的测试结果,看差异点在哪。”
这一忙就到了中午。大家蹲在实验室外边吃盒饭边讨论,赵工突然说:“孙琳,你越来越有老陈当年的样子了。”
我笑笑:“差得远呢。”
饭后继续试验,终于在下班前拿到了合格数据。
回去的车上,大家都累得东倒西歪。楚星河靠着车窗嘟囔:“当‘瞭望哨’真不容易……”
回到办公室,看见桌上放着个新茶杯,
我拿起茶杯,心里暖融融的。窗外,夕阳正好,厂区的灯火次第亮起。这个“瞭望哨”的岗位,担子不轻,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