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智能化的挑战(1 / 2)
新的任务来了,但还没等我喘口气,新的挑战就来了,智能化改造。
北峰航空为什么要搞智能化?后羿计划要求的生产精度和效率,靠传统人工操作达不到。
厂里新引进的智能化工业系统包括三大模块:无人机器人应用模块,负责生产线上的加工和搬运;数据采集管理模块,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控制系统架构模块,分层控制生产流程。
这玩意儿能提升良品率和安全性,但也带来了新的数据安全和算法安全挑战。
我立刻把技术支援中心的骨干叫到会议室。高柏龙、楚星河、王柏、梁卓如围坐一圈。
“新的挑战来了。”我指着投影幕布上的系统架构图,“这套智能化系统是后羿计划的关键。”
“但它的大脑,控制系统和数据监控模块必须绝对安全。”
高柏龙专注地看着:“主任,这套系统涉及大量数据交互。如果算法被篡改,或者数据包被拦截,整个生产线可能瘫痪。”
楚星河点头:“控制系统模块的时序一旦出错,可能导致加工偏差。”
王柏补充:“数据采集模块更麻烦。虚假数据可能掩盖真实问题。”
梁卓如翻着资料:“我们的新课题是:给‘智能’加上最牢的‘锁’。”
我接过话:“这锁怎么加?分三步。第一,系统架构安全评估。小高,你分析控制系统的代码和算法,找出漏洞。”
高柏龙响应:“明白。我建议引入双因子认证和动态加密。”
“第二,数据流监控。”我看向楚星河,“你设计实时数据校验机制。”
楚星河皱眉:“实时校验会增加系统负载。”
“安全优先。”我斩钉截铁,“第三,王柏和梁卓如,调研智能设备供应商,确保硬件符合标准。”
王柏叹气:“供应商名单上百家,筛查得半个月。”
“十天。”我压缩时间,“后羿计划不等人。”
会议结束后,团队行动。
高柏龙敲代码,楚星河测试数据流,王柏和梁卓如联系供应商。
下午,我去车间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机械臂加工导弹部件,无人车搬运物料。
一个老师傅感慨:“这玩意儿比人靠谱,但万一出岔子,连修都不知道从哪下手。”
我点点头。碰见赵工在调试设备:“孙主任,控制系统偶尔延迟0.1秒,虽然不影响现在,但后羿计划要求更高精度。”
我叫来高柏龙:“查延迟原因。”半小时后,高柏龙报告:“是控制算法的边界条件问题,已修复。”
楚星河发现数据采集模块异常:“有个传感器数据格式不一致。”检查发现是供应商的传感器固件版本老旧,存在漏洞。要求更换。
晚上八点,团队汇总进展。
高柏龙展示加固后的代码;楚星河演示数据校验流程;王柏汇报供应商筛查进度,发现三家有风险。
我总结:“智能化是双刃剑。用好了助力国家重器;用不好反伤自身。我们的任务是当好‘铸剑师’,把剑柄握牢。”
第二天向朱总工汇报。他肯定工作,但强调:“安全措施不能影响生产效率。”
我回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安全监控并行运行,对主流程影响最低。”
最终,系统顺利升级。站在车间里,看着机械臂运作,数据流传输,心里踏实了。
汇报结束后,朱总工单独留下我。
“孙主任,智能化改造只是第一步。”朱总工神色严肃,“后羿计划对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出更高要求。你们要考虑下一代智能系统的架构。”
“明白。”我点头,“我们已经在研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仿真和预测。”
回到办公室,我立即召集团队开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