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四合院:从技术员到人生赢家 > 第218章 技术的传承

第218章 技术的传承(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红旗县的技术服务中心眼瞅着就要封顶了,机床厂的项目也接近尾声,第一批“启明牌”稳压器开始在几个五金商店试水销售,反响居然还不错。陈凡看着公司这摊子越来越大,心里头是既高兴又有点着急。高兴的是路子走对了,着急的是,他越来越感觉到,光靠他们几个老哥们儿,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这技术和经验的传承,成了眼下最要紧的事儿。

大刘被钉在红旗县,周师傅要盯着城里这一摊,赵卫国满世界跑业务,他自己更是几头忙。新招进来的年轻人,有热情,肯干活,但底子薄,经验少,碰上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抓瞎,还得老师傅手把手教,效率太低。

这天陈凡把周师傅和大刘叫到一块儿,开了个三人小会。

“师傅,大刘,咱们现在这摊子铺开了,人手也多了,可我瞅着,咱们那点看家本事,传下去的速度太慢。”陈凡开门见山,“得想个更系统的法子,不能总靠师傅带徒弟,一口一口喂。”

周师傅嘬着烟袋,没吱声,眉头微微皱着。老爷子对手艺看得重,有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观念,虽然也带小王,可要让他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抖落出来,心里头还是有点不得劲。

大刘在电话那头倒是很赞同:“凡哥你说得对!我现在在县里就感觉出来了,好多基础性的问题,咱们觉得简单,可新来的技术员就是绕不过弯来,得反复讲。要是有个标准的培训材料,或者统一的讲解,效率肯定高多了。”

陈凡看向周师傅:“师傅,我知道您的心思。可您想啊,咱们‘启明’要真想做大做强,不能总指望您老一个人撑着。得让更多的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能独当一面。把您的经验传下去,不是把您掏空了,是让您的手艺在更多人身上‘活’起来,发挥更大的价值。再说了,您就不想看到咱们‘启明’出来的徒弟,个个都能顶呱呱,走到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

周师傅沉默地吧嗒着烟,烟雾缭绕。过了好一会儿,他长长吐出一口烟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唉,老黄历喽…小陈你说得在理。光靠我这个老棺材瓤子,能顶几年?是该让年轻人快点起来了。”

见周师傅松了口,陈凡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那咱们就搞个正经的‘启明技术传承计划’!”他拿出笔记本,“我琢磨了几条:第一,编写内部技术手册。把咱们常遇到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还有周师傅您的那些操作诀窍,都整理出来,形成文字和图纸,就当是咱们的‘武功秘籍’。”

“第二,定期搞技术讲座和研讨会。”陈凡继续说,“大刘,你负责讲理论、讲设计思路、讲计算机应用。周师傅,您就讲实操,讲案例,讲您怎么凭手感、凭经验判断问题。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每个月至少搞一次,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参加。”

“第三,推行‘导师制’。”陈凡看向周师傅,“每个老师傅,包括大刘你,都得带一两个徒弟,签订培养责任书。不仅要教技术,还得教做人,教规矩。徒弟出师了,师傅有奖励!”

“第四,建立技术档案库。”陈凡越说思路越清晰,“把咱们做过的所有项目,成功的,失败的,都建立详细的档案。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在哪里,都要写清楚。这就是咱们最好的学习教材!”

这个“传承计划”一推出,在公司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年轻人们兴奋不已,觉得有了明确的学习路径和成长机会。编写技术手册的时候,周师傅起初还有点别扭,但在陈凡和大刘的鼓励下,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很多以前秘而不宣的小窍门、小绝活,都一点点被记录了下来。大刘更是把自己关在计算机房好几天,整理出了一套清晰的自动控制入门教程。

第一次技术研讨会,大刘讲一个齿轮箱的噪音分析,用计算机做了模拟,讲得头头是道。周师傅接着上台,拿着一个实物齿轮,就着大刘讲的理论,指出几个关键的安装和调试要点,几句话就点醒了台下好几个年轻人。底下听的是鸦雀无声,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看着年轻人那渴望知识的眼神,看着周师傅在讲台上渐渐舒展的眉头,看着大刘越来越有“技术带头人”的范儿,陈凡知道,这条路走对了。技术的火种,正在以更高效、更系统的方式,在“启明”传递下去。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人手压力,更是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埋下最宝贵的种子。只有技术传承不断,创新才有根基,“启明”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