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真是太感谢你了(1 / 2)
确实陈浩的举动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不少校友也开始向学校捐赠,支持教育事业。
“陈浩同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校长在校友会上说道,“希望更多的校友能够像他一样,回报母校。”
与此同时,陈浩还主动为校友提供就业机会。他通过自己的公司和人脉,帮助不少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陈浩,真是太感谢你了。”一个找到工作的学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还不知道要找多久。”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陈浩谦虚地说。
这些举动让陈浩在学校里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学生们敬佩他,连老师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陈浩这孩子,真是难得。”老师们私下里议论,“有能力,有品格,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就在这时,陈浩接到了一个采访邀请。
“陈浩同学,我们是《青年时报》的记者。”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声,“想邀请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专访?”
“对,您被评为今年的'最佳青年奖',我们想做一个深度报道。”
陈浩想了想,同意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传播正能量。
采访在学校的咖啡厅进行。记者是个年轻的女孩,很专业。
“陈浩同学,能谈谈您的成功秘诀吗?”记者问道。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陈浩说,“光有理论不行,光有实践也不行,要两者结合。”
“您这么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有什么感想?”
“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和老师们的培养。”陈浩真诚地说,“特别是我的导师张教授,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还有同学们的支持。”陈浩补充道,“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您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梦想,然后为梦想努力奋斗。”陈浩说,“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只想着自己。”
采访进行了一个小时,陈浩回答得很真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浩同学,您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记者感叹道,“很多成功人士都会有些傲气,但您却很谦逊。”
“成功只是相对的。”陈浩说,“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几天后,专访文章发表了。标题是《十八岁的投资天才:成功路上不忘初心》。
文章详细介绍了陈浩的成长经历和成功故事,特别强调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陈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年轻有为'。”文章最后写道,“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心。这样的年轻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读者都被陈浩的故事感动了。
“这才是真正的榜样!”
“年轻人就应该像陈浩这样,有理想有担当。”
“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样优秀。”
而在青州的老家,王秀花看到这篇文章后,更加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