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君臣弈,天下局(1 / 2)
“呈上来。”
朱瞻基眼皮都未抬一下,仿佛早已料到。
很快,一份薄薄的密报,便被送到了他的御案之上。
朱瞻基展开信纸,一目十行地扫过,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古怪起来。
看到最后,他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手将密报递给了对面的于谦。
“于爱卿,你也看看。朕本想让他去兵部那潭深水里学学怎么凫水,结果他倒好,直接把抽水机给带过去了,这是打算把整个池塘的水都给抽干啊!”
于谦接过密报,仔细阅览。
当他看到兵部尚书张英等人如何联手刁难。
又如何被江源一夜之间拿出《论北境军需水陆联运三步革新法》彻底镇住时。
即便是他这位素来沉稳如山的老臣,眼中也忍不住闪过一抹惊艳与赞叹。
“好一个水陆并举,分段总包,三司会管!”
于谦抚须赞道:“此策,不仅仅是解决了边防补给的难题,更是三管齐下,招招都打在了朝廷积弊的要害之上!”
他抬起头,看向朱瞻基,目光灼灼地分析道:“陛下请看。这水陆并举,是术,利用漕运,降本增效,此乃经世致用之学,可见其务实。这分段总包,是利,以重利驱使商贾马帮,化阻力为助力,此乃驭人之道,可见其心智。而最关键的,是这三司会管!”
于谦的声音变得郑重起来:“兵、户、工三部,向来各自为政,遇事推诿。江源此举,成立联合调度司,由他亲自总揽,等同于是在三大部之上,又安插了一柄直属于他,或者说,是直属于朝廷中枢的利剑!从此,权责分明,令行禁止!这哪里是少年意气,这分明是老成谋国之言!”
朱瞻基听着于谦的分析,脸上的笑意更浓,只是那笑容里,带着七分欣赏,三分酸涩。
“是啊,老成谋国……朕这个皇帝,还在为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而头疼,他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就已经在想着如何为朕,为这大明,革除弊病了。”
他长长叹了口气,靠在龙椅上,语气复杂地说道。
“于谦啊,朕有时候真在想,这江家父子,究竟是上天派来辅佐我朱家的,还是派来时时刻刻提醒朕,天外有天的?”
“他父亲在美洲,打下了一片比大明本土还大的疆土,金山银山往回搬,逼得朕不得不加封。他儿子在京城,朕让他入主兵部,本意是让他知难而退,安分几年,结果他反手就把兵部这帮老油条的脸,打得噼啪作响,还顺手递上来一套让朕都挑不出毛病的革新之法。”
“你说,朕这个皇帝,当的是不是很憋屈?”
这番话,已是掏心窝子的君臣之语,若是换了旁人,早已吓得跪地不起。
于谦却只是平静地站起身,对着朱瞻基,深深一揖。
“陛下,臣以为,此非憋屈,此乃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哦?”朱瞻基挑了挑眉。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为何是臣提议,让安国公入主兵部?”于谦问道。
朱瞻基想了想,道:“你当时说,兵部那群老臣,暮气沉沉,需要一条鲶鱼进去,搅动一番。江源年轻气盛,背景又深,正是最好的人选。”
“正是。”
于谦点头道,“臣当初,便有两种设想。其一,安国公若是庸才,凭着镇国武王的余荫,或许能在兵部混个脸熟,但终究会被张英那些人架空,磨平棱角,从此泯然众人,对朝廷再无威胁。陛下,也可就此安心。”
“其二,”于谦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若安国公,是如镇国武王那般的不世之材……那他进入兵部,便如龙入大海!张英等人,非但困不住他,反而会成为他彰显才能,树立威望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