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1 章 唐副书记调研(2 / 2)
宋代古画……他想起岳父苏保国书房里好像挂着一幅仿古的《瑞鹤图》,说是祖上留下来的念想。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联?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李毅飞没有深究,但心里的警惕又提高了几分。
“知道了。”李毅飞淡淡道,“做好我们该做的就行。”
第三天上午,阳光正好。省委唐副书记的车队准时抵达水又市边界,李毅飞带着四套班子主要成员在此迎候。
简单的寒暄后,调研正式开始。
李毅飞陪同唐副书记视察了市图书馆新馆、数字创意产业园等地。
汇报工作时,李毅飞数据翔实,思路清晰,对答如流。
唐副书记频频点头,对水又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表示满意。
中午的工作餐安排在市委招待所,标准是四菜一汤,简单却不失礼节。
席间气氛融洽,唐副书记还关心地问了问李毅飞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下午两点,调研队伍来到“翰墨艺廊”。
展馆门口,省文化厅的领导、基金会理事长徐文渊,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省内文物鉴定权威傅伯年教授,都已等候多时。
徐文渊满面春风地迎上来,与唐副书记、李毅飞等人一一握手。
“唐书记、李市长,欢迎欢迎!这次展览能放在水又市首展,是我们的荣幸啊!”他说话时,目光在李毅飞脸上多停留了一瞬,笑容意味深长。
李毅飞面色如常,与他轻轻一握便松开:“徐理事长客气了,支持文化建设是我们应该做的。”
傅伯年上前,用他特有的沉稳语调介绍道:“这次展出的四十余幅书画,都是海外华人收藏的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多个时期,可谓难得一见。”
一行人步入展厅。柔和的灯光下,一幅幅古画静静地陈列着,墨色古雅,气韵生动。
傅伯年的讲解专业而生动,从笔墨技法讲到历史典故,连唐副书记都听得入神,不时发问。
李毅飞跟在唐副书记身侧半步的位置,看似专注地听着讲解,眼角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徐文渊和整个环境的细微变化。
当队伍走到展厅中段,在一幅设色绢本的花鸟画前停下时,傅伯年的语调似乎微微提高了些:“诸位请看这幅《嘉禾瑞鹤图》,典型的宋代院画风格,用笔精细,设色典雅。
瑞鹤象征吉祥,嘉禾代表丰收,寓意极好。”
他仔细讲解了画作的技法特点,然后话锋看似随意地一转,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毅飞身上,带着几分感慨:“说起来,这幅画的构图和意境,让我想起早年曾在一位老前辈那里见过的一幅类似画作。
那位老前辈姓苏,是京城有名的文化人,可惜啊,那幅画后来不知所踪了。”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像是在回忆一段往事。
但在场不少知道李毅飞岳父家姓苏的人,眼神都微微一动。
徐文渊立刻接话,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傅老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
确实可惜,若是两幅画能放在一处,相互印证,该是多好的艺林佳话。”他说着,目光再次投向李毅飞,带着几分探究。
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所有人的注意力,包括唐副书记,都若有若无地集中到了李毅飞身上。
李毅飞感觉到那无形的压力聚拢过来。
他心中冷笑,果然在这里等着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套近乎、制造关联?未免太小看他了。
李毅飞脸上依旧是得体的微笑,迎着傅伯年和徐文渊的目光,从容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傅老真是博闻强记,令人敬佩。
文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每一件的流传都有一段故事。
正如您所说,保护好现存的这些瑰宝,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研究,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这也是今天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意义所在。”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傅伯年的学识,表达了对文物的尊重,又巧妙地将话题从可能涉及的个人家族渊源,引向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宏大主题上,不卑不亢,格局顿显。
傅伯年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含笑点头:“李市长说得是,保护传承,意义重大。”
徐文渊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很快又恢复自然,附和道:“是是是,李市长高见。”
唐副书记也微微颔首,对李毅飞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第一回合的暗中较量,李毅飞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沉稳的应对,轻松化解。
他没有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反而借力打力,展现了一个地方主官应有的气度和视野。
然而,李毅飞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对方费尽心机布下这个局,绝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试探。
现在李毅飞很肯定这次的展会是对方布下的局。
他倒要看看,这些藏在“风雅”背后的魑魅魍魉,还能使出什么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