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00章 498:上市

第500章 498:上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2003年12月8日,星期一。

清晨的薄雾尚未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完全散去,带着油墨清香的早报已经被报贩们送至各个报刊亭和订户手中。

这个冬日的早晨,注定要被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所铭记。

《中国青年报》、《京城青年报》、《华夏电影报》乃至《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文化版或财经版,都不约而同地在显眼位置刊登了两条相互关联、却又各自重磅的消息。

头版头条,往往留给了更具政治意义的新闻,但在文化娱乐和财经领域,今天的焦点只有一个——盛影传媒。

《京城青年报》的娱乐版头版,采用了极具冲击力的粗黑体标题:

“《功夫》横扫千军,首周末票房粗报逾5500万!”

报道正文写道:

“(本报记者凌晨讯)自12月5日登陆全国院线以来,由周星星执导并主演,星辉海外与盛影传媒联合出品的年度巨制《功夫》,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票房。据发行方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7日24时,该片上映首周末(周五、周六、周日)三日,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5500万元人民币(此为初步统计,最终数据以专资办后续公布为准)。

其中,仅12月6日(周六)单日票房便高达约2500万元,创下本年度国产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纪录,其强劲势头甚至超越了去年的贺岁档之王《博物馆奇妙夜》。”

“据悉,《功夫》在全国主要院线的平均排片占比高达75%以上,在盛影传媒旗下‘中影盛世院线’的部分核心影城,排片率甚至超过85%。

极高的市场占有率配合爆棚的口碑(据本土电影评分网站‘猫眼社区’数据显示,其观众评分高达9.4分),使得影片上座率持续维持在惊人水平。

京城、魔都、羊城、鹏城等一线城市多家影城经理向本报记者反映,《功夫》黄金场次一票难求,影厅内笑声与掌声不断,盛况空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一周上映的《英雄》在《功夫》的冲击下,排片与票房均呈现断崖式下跌,周末三日票房仅收获不足500万元,前景堪忧。”

报道还引述了多位业内观察家的评论,认为《功夫》的成功,是“成熟港式喜剧内核与顶尖内地电影工业技术(尤其是特效)完美结合的典范”,标志着“中国商业电影在类型化探索和工业化制作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

而在许多财经类报纸,如《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的版面上,另一条消息则占据了更核心的位置:

“中国电影第一股’今日鸣锣,盛影传媒登陆上交所!”

报道通常配以盛影传媒的企业Logo和股票代码“603888”的显著标识。

“(本报魔都讯)今日,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成员。

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盛影传媒,股票代码:603888)将于上午9时30分,在魔都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这不仅标志着首家以电影为主营业务的民营文化传媒企业成功登陆国内A股主板市场,更被视作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和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报道回顾了盛影传媒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北影厂子弟王盛创立“私人订制婚庆电影服务”起步,到成立盛影传媒有限公司,逐步拓展至电影制片、发行、院线、影视文旅、特效技术等全产业链布局。

尤其强调了其近年来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博物馆奇妙夜》、《电锯惊魂》(海外)、《当幸福来敲门》(合拍)等影片的全球票房佳绩,以及其创始人王盛近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力。

报道还详细列出了上市核心数据:

发行价格:22.8元/股(最终定价于区间下限,显示出发行方的谨慎与为后市留有余地)。

发行数量:2.5亿股A股。

发行后总股本:12.5亿股。

募集资金:57亿元人民币!

发行后股权结构:王盛持股61.6%(约7.7亿股),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股16%(约2亿股),陈良持股2.4%(约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东持股20%(2.5亿股)。

许多财经评论员在报道中指出,盛影传媒的超高市盈率发行(摊薄后约48倍)以及此前网上申购创纪录的冻结资金量和极低中签率,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文化传媒”这一新兴板块,以及对于盛影传媒龙头地位和未来成长性的极高期待。

其上市后的表现,将成为检验A股市场对文化产业认同度的“试金石”。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魔都。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冬日晨曦中泛着冷峻的光泽,而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则充满了现代金融中心的活力。

位于浦东南路528号的魔都证券大厦,今日的气氛与往常略有不同。

虽然并非节假日,但大厦北塔一楼的魔都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外,却透着一股精心准备的隆重感。

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盛影传媒”、“603888”字样格外醒目。

交易大厅内,人头攒动,却又秩序井然。

受邀参加上市仪式的盛影传媒管理层、核心员工代表、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团队、重要合作伙伴、以及部分机构投资者和媒体记者齐聚于此。

男士们大多西装革履,女士们则身着得体的职业装或礼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笑容。

王盛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自然是全场的焦点。

他今天选择了一套剪裁合体的深藏青色西装,白色衬衫搭配一条深色领带,显得沉稳而内敛。

他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而是静静地站在人群前方,偶尔与身旁的韩三坪或中金公司的朱总低声交流几句,眼神平静地注视着正前方的开市铜锣和巨大的行情显示屏。

他的平静,与周围略显躁动的氛围形成了微妙对比。

或许,对于早已预见这一刻的他而言,敲响钟声更像是一个必经的程序,而非狂喜的顶点。真正的征战,在钟声之后。

韩三坪看着身旁这位年轻的弟子兼合作伙伴,心中感慨万千。

从北影厂那个提出“私人订制”想法的青涩子弟,到如今即将敲响上市钟声的传媒巨擘,王盛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

这八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剧烈变革的八年,也是王盛以其超前的眼光、果敢的魄力和对市场规则的深刻理解,一步步将盛影传媒推向浪潮之巅的八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