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509:反向输出(2 / 2)
文章半开玩笑地分析道:“当一部由内地资本深度参与、内地导演执导、虽启用好莱坞明星但内核已深深烙上‘王盛制造’印记的电影,以‘进口分账大片’的名义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算不算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消耗’了宝贵的进口片名额,却实质上为‘中国制造’的文化内容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王盛似乎找到了一条在现有规则下,最大化自身利益和文化影响力的捷径。”
这种论调,虽带调侃,却也真切地反映了一部分业内观察家对王盛操盘能力的惊叹与某种复杂的情绪。
……
与此同时,在电脑屏幕前,无数年轻网民和影迷,正通过“猫眼电影”的PC端网页,浏览着影片信息、查看排场、阅读影评,或者就在网站的社区板块里热烈地讨论着。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和与腾迅秋秋账号体系的深度打通,“猫眼”已不再是初生时的简陋模样。
其影评社区聚集了大量的核心影迷,评分系统在影迷群体中建立了相当的公信力。
关于《间谍过家家》的讨论帖层出不穷。
“王导牛逼!这动作设计,这节奏把控,完全不像是第一次拍好莱坞大片!”
“笑点密集又不低级,夫妻互动太真实了,一边打架一边带孩子,哈哈哈哈!”
“IMAX效果炸裂!开头那场追车戏就值回票价!比看盗版爽一万倍!”
“所以说,还得是盛影,还得是王盛。以后好莱坞大片要是都这水准,我举双手双脚欢迎(狗头)。”
“楼上真相了,感觉王盛这是给进口大片立了个新标杆啊,以后那些糊弄事的烂片还好意思来吗?”
在这些讨论中,那句“王盛找到了一种消耗进口分账大片名额的方式”的戏言,被多次引用和玩梗,迅速在“猫眼”社区和与之联动的秋秋群、BBS中流传开来,成为一种带着自豪和认同的黑色幽默。
它隐约指向了一个事实:在王盛的手中,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进口分账大片”,其定义和影响力正在被悄然改写。
它们不再仅仅是文化入侵的象征,也可以成为展示中国电影人实力、甚至反向输出影响力的舞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