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2章 510:《大闹天宫》

第512章 510:《大闹天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导,框架很完整,想象力也很丰富。看得出你和团队花了很大心血。”

先扬后抑。

“但是,”王盛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需要重新考量。”

他拿起大纲,一条条说道:

“第一,结局。让孙悟空打烂灵霄殿后安然回归花果山,看似提升了反抗性,实则削弱了故事的悲剧力量和宿命感。

《西游记》最深刻的内核之一,恰恰是‘个体反抗秩序’的失败,以及失败后寻求‘皈依与救赎’的漫长旅程。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我们如果砍掉了这个‘挫败’,孙悟空的形象就少了那份厚重,也割裂了与后续取经故事的逻辑联系。

观众需要看到一个无所不能的猴王,更需要看到一个历经磨难、最终认清现实并找到新目标的斗战胜佛的起点。

结局,必须回归原著——被镇压于五行山下。但我们可以把这种镇压,拍成一种悲壮的、带有希望等待的结局,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徐客眉头微蹙,似乎想反驳,但看着王盛坚定的眼神,他忍住了,示意王盛继续。

“第二,主题。过度强调反抗和自由,容易把故事讲‘薄’了。

在我看来,《大闹天宫》更深层的主题,是‘规则的碰撞’与‘成长的代价’。

孙悟空代表的是一种原始的、无拘无束的‘本能’与‘力量’,而天庭代表的是僵化的、但也维持着三界平衡的‘秩序’。

两者的碰撞不可避免。

孙悟空的大闹,既是对不公秩序的反抗,也是他凭借力量试图挑战、甚至重新定义规则的过程。

但他的失败,说明纯粹的力量无法颠覆固有的庞大秩序。

这恰恰引出了他后续需要‘修行’,需要借助取经这套新的‘规则’来实现更高目标的内在逻辑。

我们要让观众在爽快的打斗之外,能感受到这层思辨。”

王盛顿了顿,让众人消化一下,接着指向第三点。

“第三,人物动机与逻辑。

孙悟空偷蟠桃、盗仙丹、闹盛宴,不能仅仅是因为‘顽劣’或‘觉得好玩’。

我们需要强化他的动机链。比如,他对‘齐天大圣’这个虚名的不满(发现蟠桃会没请他),对天庭虚伪承诺(弼马温事件)的积怨,以及一种‘既然你们不把我当自己人,那我就用我的方式让你们记住我’的复杂心理。

他的行动,应该是情绪和逻辑层层递进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莽撞。

同样,天庭的反应,从最初的怀柔招安,到后来的武力镇压,也需要更清晰的决策逻辑,展现其作为统治机构的傲慢与无奈。”

“第四,视觉风格的定位。”

王盛看向盛影视觉的两位总监,“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炫技’。所有的特效,必须服务于故事和人物。

天庭的景象,应该是瑰丽、宏大但透着冰冷和秩序的,与花果山的生机勃勃、自由野性形成鲜明对比。孙悟空的法术和打斗,要突出灵动、变化和力量感,区别于天庭仙术的程式化和威严感。

特别是七十二变和法天象地,这是展现我们特效实力的关键点,要设计得既有想象力,又符合物理逻辑和美学原则。”

他合上大纲,身体前倾,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我的意见是,剧本需要回炉。核心不变,依然是观众熟悉的故事,但内在的肌理和骨骼需要按照我刚才提的几点进行重塑。”

王盛最后看向徐客,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

“徐导,我知道这推翻了不少你们之前的构想。

但我们要做的,不是一部简单的爽片,也不是对前人失败的简单重复。

我们要做的,是一部能立得住、经得起时间考验,能真正代表这个时代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并且能触动当代观众内心的《大闹天宫》。

这很难,但正因为难,才值得你我,值得盛影,全力以赴。”

徐客沉默了良久,他看着投影幕布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大纲。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非但没有被否定后的沮丧,反而燃起了更盛的斗志。

“王董,我明白了。”

徐客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您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是我和团队之前有些陷入惯性思维了。给我一个月时间,不,三周!我带着编剧团队,按照您的思路,重新梳理结构,深化主题和人物,拿出一个新的大纲!”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