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522:中美电影节(1 / 2)
洛杉矶午后阳光,透过半岛酒店套房客厅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清晰的光斑。
在套房的客厅,午睡醒来的王盛接见了通过杨华沙关系来拜访他的一位客人。
王盛先等了一会。
片刻后,一位年约四十、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合体西装的中年男士在助理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步伐稳健,眼神精明,一见面便伸出双手:“王董,久仰大名,冒昧打扰!我是苏彦韬,美国鹰龙传媒的负责人。”
“苏先生,幸会。”王盛与他握了握手,示意对方在客厅沙发落座。
助理悄无声息地退出去。
寒暄几句,互递名片后,王盛打量着眼前这位自称“鹰龙传媒”负责人的苏彦韬。
根据他掌握的信息,这家公司在美国华人传媒圈内有一定根基,主要业务涵盖广播、电视和部分社区文化活动,在洛杉矶当地华人中有一定影响力,但若论实力和资本,与如今的盛影传媒相比,不啻云泥之别。
苏彦韬本人,更像是一位精于钻营、善于整合资源的华人社区领袖或文化掮客,其个人资产和公司体量,在王盛看来,恐怕连盛影的一个区域性子公司都不如。
“王董此次莅临洛杉矶,可是为后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两部电影十八项提名,这可是我们华人电影圈的骄傲啊!”苏彦韬开口便是奉承,语气真诚,不令人反感。
“主要是处理一些公司事务,奥斯卡顺道参与。”王盛语气平淡,不置可否。
苏彦韬显然有备而来,见王盛态度沉稳,便也不再绕圈子,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正题:“王董,实不相瞒,我这次冒昧拜访,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得到王董和盛影集团的支持。”
“请讲。”王盛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
“我们鹰龙传媒,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尤其是在电影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走向世界,也看到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但是,总觉得缺少一个稳定、高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来系统地推动这种交流。”
苏彦韬侃侃而谈:“所以,我们初步构想,希望能在洛杉矶发起并主办一个‘中美电影节’!”
王盛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这个构想本身并不新鲜,世界各地以“中美”或“中外”为名的电影节数量不少,但大多影响力有限,难成气候。
苏彦韬显然明白王盛的疑虑,立刻补充道:“我们这个电影节,与其他的不同。我们计划与中国的电影家协会、以及美国电影协会等权威机构合作,争取获得官方层面的认可和支持。
电影节将设立主竞赛单元,邀请中美两国最新的优秀电影参展参赛,同时举办电影论坛、市场交易、新人创投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中美电影界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成为连接好莱坞与华语电影市场的核心桥梁!”
他描绘的蓝图很宏大,语气也充满激情。
但王盛心中雪亮,以鹰龙传媒的资本和行业影响力,想要撬动如此规模的项目,无异于痴人说梦。
没有顶级制片厂、强势发行商或雄厚资本的支持,所谓的“权威认可”和“核心桥梁”都只是空中楼阁。
“构想很有吸引力。”王盛放下茶杯,语气依旧平淡:“苏先生需要盛影做些什么?”
苏彦韬脸上笑容更盛,知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王董,盛影传媒如今是华语电影的领军企业,您本人更是国际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在好莱坞也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广泛的人脉。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首届中美电影节的‘名誉主席’!
借助您的威望,为电影节定下高起点。同时,我们也希望盛影集团能够作为电影节的‘联合主办方’,不仅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更能将盛影系的优质片源、明星资源带入电影节,提升其含金量和关注度。”
他顿了顿,观察着王盛的反应,又加重了筹码:“如果王董同意,电影节组委会的执行主席职务,自然也是由您来指定人选。
我们鹰龙传媒愿意负责具体的落地执行、本地资源协调和日常运营工作。”
话说得很漂亮,几乎是将主导权拱手相让。
名誉主席、联合主办方、指定执行主席……看起来王盛和盛影将获得极大的话语权。
但王盛知道,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借势”。
苏彦韬看中的是他“王盛”这个名字和“盛影”这块金字招牌,以及背后庞大的资金和资源。
鹰龙传媒想凭借这个创意和本地根基,绑定盛影这艘航母,实现自身平台的飞跃。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王盛的脑海中,几个念头电光石火般闪过。
中美电影节……平台……话语权……
他想起那些西方电影节,尤其是某些欧洲电影节,如何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猎奇”眼光,去挑选和褒奖那些符合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叙事”的电影——贫穷、落后、压抑、政治隐喻……他们似乎只愿意通过这样的镜头来理解中国。
那些真正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普通人奋斗与幸福、商业类型片成功的作品,反而难以进入他们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