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526:声震两岸(上)(2 / 2)
有文章隐晦地提出,文化领域是否应该允许出现如此庞大的私人资本巨头?
盛影的‘全产业链’模式是否构成了垄断?
您提出的‘规矩’和‘目标’,是否意味着资本试图主导甚至绑架文化发展方向?这些讨论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敏感议题。”
王盛的目光透过玻璃,望向远处洛杉矶夜空下模糊的山影。
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声音。
树大招风,盛影的快速膨胀,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属性强烈的文化领域,必然会引起某些层面的警觉和反弹。
这与他之前和韩三坪讨论的“权力保障”问题隐隐呼应。
“此外,”李婷婷补充道,“行业内,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与我们有过节的公司和人,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虽然他们明面上不敢直接攻击,但通过匿名爆料、雇佣水军在网络带节奏等方式,散播一些关于盛影‘霸道’、‘挤压中小公司生存空间’、‘王盛个人生活’等负面消息,试图混淆视听。”
王盛沉默了片刻。
“韩董那边有什么反应?”他问道。
“韩董事长上午来过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他表示,总局和上面已经注意到了这篇专访和引发的讨论,但目前尚在观察阶段。
他提醒我们,务必保持冷静,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避免事态失控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他强调,核心是把握好‘文化自信’与‘商业扩张’之间的平衡,回应要立足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景。”
韩三坪的态度在王盛意料之中,是保护,也是提醒。
“老板,我们需要立即组织正式的回应吗?或者让公关部联系几家关系好的媒体,发几篇解读文章?”李婷婷请示道。
王盛看着窗外,思索了大约十几秒钟,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不必。”
“不必?”李婷婷有些意外。
“嗯。现在任何官方的、刻意的回应,都可能被解读为心虚或压制,反而会火上浇油。”
王盛冷静地分析:“张建伟的专访,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我的观点和立场。说得已经足够多,足够明白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他顿了顿,继续部署:“让公关部按兵不动,保持常态化的舆情简报即可。
但是,要密切关注几个重点媒体和网络社区的风向,特别是那些带有明显误导性或攻击性的言论,记录下来,分析其来源和动机。
必要时,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向一些可靠的媒体朋友提供一些关于盛影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支持独立电影等方面的事实数据,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否采用,但我们不主动要求、不施加压力。”
“明白。那网络上的负面水军?”
“暂时不用理会。清者自清,过度反应反而显得我们格局小了。
只要不是涉及法律底线的恶意诽谤,就让它们存在。做好引导,真正的公众,自有判断力。”
王盛顿了一下:“不过,把跳得最欢、证据最确凿的那些账号和背后推手记下来。现在不是收拾他们的时候,等这股风头过去,再秋后算账。”
“是,老板。”李婷婷领会了他的战略意图。
“另外,”王盛最后吩咐道,“把《中国青年报》的电子版专访全文,以及目前收集到的主要正反方舆论观点,整理一份摘要发给我。我倒要看看,这潭水到底被搅得有多浑。”
“好的,我马上处理。”
“……”
挂断电话,王盛又去揉捏范小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