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534:破土(2 / 2)
王盛对剧本结构、角色动机、笑点设置乃至配乐风格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其思维的缜密和对类型片元素的精准把握,让在场的迪士尼资深创作者们见识到了什么才是天才。
……
十余小时的跨洋飞行后,王盛乘坐的航班稳稳降落在京城国际机场。
几天后,京城远郊,早已撤县设区的怀揉区,一片规划好的土地上,彩旗招展,巨大的气球条幅迎风摆动,上面写着“中北盛数字电影基地奠基仪式”。
现场人头攒动,除了盛影传媒、中影集团的工作人员,还有来自广电总局、市、区各级政府的官员,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
这个基地,是王盛推动盛影上市时便规划好的核心募投项目之一,也是他与韩三坪联手,意图打造中国电影工业“硬实力”的关键一步。
旨在建设一个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技术研发、设备租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电影生产基地,打破国内高端影视制作严重依赖海外基地和技术的瓶颈。
王盛换上了一身深色中山装,显得庄重而干练。
他与一同前来的韩三坪,以及几位主管部门的领导,并肩站在主席台上。
韩三坪作为中影集团董事长,首先致辞。
他强调了建设国家级电影基地对于提升中国电影整体制作水平、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性,并表示中影集团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共享资源,共同探索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标准与路径。
轮到王盛发言时,他走到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众多期待的面孔,其中不少是盛影从各大电影厂和高校招募来的年轻技术人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媒体朋友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现场,“今天,我们在这里,不只是为了一座基地的开工奠基,更是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未来,埋下一块基石。”
他没有拿讲稿,话语流畅而充满激情:
“过去几年,我们从《功夫足球》到《博物馆奇妙夜》,从北影厂的小小办公室到如今盛影的上市,我们证明了中国人也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大片,也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我们深知,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
“特效、声音、剪辑、调色、数字化流程……这些电影工业的‘基础设施’,曾经是我们的短板。中北盛数字电影基地,就是要弥补这块短板!我们要在这里,建立符合国际顶尖标准的摄影棚,引进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和特效渲染集群,打造亚洲一流的声音制作中心!”
他挥手指向身后那片待开发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
“这里,将不仅仅是盛影和中影的基地,它将是向全国电影人开放的平台。我们将与北电、中传等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我们自己的数字电影工程师、特效总监、声音设计师!我们要让中国的导演和制片人,不用再远渡重洋,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世界级的后期制作!”
他的话语引起了台下,特别是年轻技术人员的强烈共鸣,掌声雷动。
“电影,是艺术,也是技术,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王盛的声音愈发铿锵,“中北盛基地,就是我们打造中国电影‘正规军’的练兵场,是我们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坚实一步!这块基石埋下去,我们要让它长出参天大树,撑起中国电影未来的天空!”
发言结束,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在喧天的锣鼓和飞舞的彩花中,王盛、韩三坪与几位主要领导一起,手持系着红绸的铁锹,为奠基石培土。
泥土落下,覆盖在那块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青石上。
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一对中国电影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