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544:客串 国际范(1 / 2)
2004年4月7日。
京城怀揉,成龍快乐园(一期)摄影棚区及外景地。
《大闹天宫》开机第七天。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一号摄影棚内却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这座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巨型摄影棚,此刻正化身為花果山的核心区域——水帘洞的内景。巨大的绿幕环绕四周,为后期合成浩瀚瀑布和洞天福地留下空间。
棚内温度湿度经过精确控制,以模拟洞窟中湿润微凉的环境。
美术指导霍廷霄带领的团队展现了惊人的功力。
他们并非完全依赖CG构建环境,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体搭建。
洞内的石笋、钟乳石由特殊树脂材料翻模制作,形态逼真,触感冰凉;中央的“石猴宝座”更是精雕细琢,融合了天然野趣与王者气派,上面铺着由道具组精心做旧的兽皮。
灯光师赵小丁团队运用了数十组不同类型的灯具,模拟透过水幕折射进来的天光,光斑摇曳,水汽氤氲,营造出既神秘又充满生机的洞府氛围。
今天要拍摄的是群猴宴饮的盛大场面。
数百名身着定制猴形戏服的武行和特约演员,在动作导演袁和平及其团队的指挥下,进行着最后的走位排练。
这些戏服并非简单的连体衣,而是根据猿猴解剖学结构进行了设计,内置活动关节,辅以特效化妆,力求在动作时肌肉线条自然流动。
毛发由真假发混合编织,在特定灯光下呈现出层次分明的质感。
六小龄童(章金莱)身着齐天大圣的早期战袍——并非后世明光锃亮的锁子甲,而是更接近甲骨与皮弁结合、带着原始粗犷美感的服饰。
他坐在宝座上,眼神灵动,抓耳挠腮,与身边几只由身材矮小特型演员扮演的小猴互动,活脱脱便是猴王本尊。
为了这一刻,年过四旬的他在开机前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体能恢复和猴戏动作温习,此刻状态正佳。
执行导演喊了“预备”,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王盛和总导演徐客并排坐在监视器后。
徐客全神贯注,手中拿着分镜图,不时与身旁的副导演低声交流。
王盛则神情沉稳,目光扫过现场每一个环节,更像一位坐镇中军、审视着自家工业体系首次大规模协同作战的统帅。
“《大闹天宫》,第七日,第十二场,第三镜,A!”
场记板敲响。
鼓乐声起(后期配),扮演猴群乐队的演员们卖力地模仿着敲击石磬、吹奏骨笛的动作。
群猴在袁家班武行的带领下,端着由水果、清泉(道具)组成的“酒宴”,穿梭嬉戏,翻腾跳跃,场面热闹而不混乱。
六小龄童一个箭步跃上石台,接过“小猴”奉上的“仙桃”,咬了一口,随即兴致勃勃地加入到猴群的舞蹈中,将孙悟空的喜悦不羁与天生的领导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Cut!”徐客盯着监视器回放,微微皱眉,“左边第三排那只穿帮了,眼神看镜头了。道具组,检查一下二号机位前景的石榴,颜色太鲜艳,做旧。猴群B组的动作再松散一点,这是宴饮,不是练兵。”
命令被迅速执行。调整,重拍。如此反复了三条,徐客才满意地点点头,看向王盛。
王盛颔首表示认可:“氛围对了,孙悟空的‘猴性’和‘王气’兼具。物理场景的真实感,是后期CG的基石,这点我们抓得很好。”
这正是王盛极力推动的“中国电影工业化”在此刻的具象体现:不再是作坊式的凭经验感觉,而是标准化的流程、专业化的分工、精细化的管理和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
基地配套的后期公司团队早已进驻,实时处理现场采集的数据,为后续的视觉特效做准备。
上午的拍摄告一段落,剧组短暂休息。
就在这时,王盛的助理拿着卫星电话快步走来,低声道:“王董,赵劲松总监从洛杉矶传来的消息,《功夫》的北美首月票房详细数据出来了。”
王盛接过电话,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
电话那头,赵劲松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王董,首月票房最终统计,9344万美元!远超新线最初的6000万预期!而且后劲十足,影院上座率依然坚挺,已经确定转入长线放映。
凯文·布朗刚才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有信心最终票房能突破1.2亿,甚至向1.5亿发起冲击!
这绝对是星爷导演生涯最卖座的电影,也是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新的高峰!”
听到这个数字,王盛也没有太过于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