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淮月楼爆火、脱谷机订单爆增(1 / 2)
也正是因为砖瓦厂和木炭石灰厂的生意过于爆火,通往桃源村的官道和村道上。
常见车马络绎不绝的景象。
来自各地的客商常在这条路上相逢偶遇。
"这位老板也是往桃源村去?"一个骑着骏马的炭商向同行车队拱手问道。
"可不是!听他家的青砖烧得比别处结实三成。"车队管事掀开车帘回应。
"您这是要采买..."
"嗐!我是一名炭商,此次专为那'黑金炭'来的!去年在奇珍坊抢到两筐,烧起来半点烟都没有!这不,趁着天还没冷,各府邸还没来得及抢购之前,先来问问行情,看看能不能做成这中间人的买卖。"
“哎,您这是来干啥的?看着不像是来做买卖的呀!”
“哈哈哈,我是听闻桃源村荷塘景色宜人,特地带家中老来赏荷的,顺便呐,去淮月楼住上两日,吃一吃那里有名的松鼠鳜鱼和文思豆腐羹!”
“这位老爷,好雅兴,我此番也是为了那淮月楼的美食而来。”
“哈哈哈,那咱们两家便做个伴,一同赏荷吃美食喝美酒去。”
“哎,您不是县里云锦织的掌柜么?您不在店里卖布,怎的也跑来这乡下来了?”
“我呀,是来求谢供奉,传中的芝芝半仙,帮忙作广告画的。怎么的,你们锦瑟阁的首饰难不成也要来求广告画?”
“哎呀,那可不巧,我刚从桃源村出来,谢供奉近日有事外出,没在家,您去了也得排在我们锦瑟阁后头去了,我们锦瑟阁已经交付了定金了,只盼着谢供奉一回来就能给安排上。”
“那我更得要去了,我也排个号,总不能让我的死对头风绫阁抢了先!”
越靠近村口,这般类似的对话越发密集。
那群客商等到了砖瓦厂的待客室里,更是人声鼎沸。
"姚管事!我们'隆昌号'愿加价两成,求优先供货十万青砖!"
旁边官差打扮的立刻亮出文书:
"休得插队!我等奉太守令修缮贡院,这是官凭!银子也一并带过来了!"
姚二抹着额头的汗喊:"各位贵人!桃源砖瓦童叟无欺,但总要讲个先来后到,张掌柜后日开窑就给您装车!官爷的单子已登记在册,绝误不了贡院工期!还烦请您前往淮月楼歇上一晚,明日一早定时能装好车马!"
这般热闹景象,在隔木炭厂的会客室也同样上演。
姚大正被五六家客商围着,这个扯他袖子要看炭样,那个举着银票要付定金,直把他忙得嘴角起泡却眉开眼笑。
这股人潮自然也涌向了村中的淮月楼,间接的带动了淮月楼的住宿和餐饮生意。
而淮月楼每日接待的顾客也很是多样化。
有前往桃溪村赏荷游玩的文人墨客在此用饭,顺便打包些精致点心酒水带走。
有砖瓦厂和木炭石灰厂的客商,他们往往在此互相设宴交友谈生意,雅膳居的包间常常被订满。
还有大批新招来的外来工人,他们偶尔也会三五成群地来“农家乐”区域打打牙祭,改善伙食。
更有周边村子乃至邻县的里正、乡绅,组团前来学习取经,询问“百日收”的事宜,而淮月楼便成了他们必到的歇脚处。
就连县令齐安也时不时带着属官们前来,甚至邀请邻县同僚前来观摩桃源村的发展成果,淮月楼自然也是他们这些人公务接待的首选。
“齐大人,您治下这桃源村可真是藏龙卧虎啊!这淮月楼的菜式,比府城的酒楼都不遑多让!价钱还实惠!”
一位邻县县令品尝着文思豆腐羹,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