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233章 奥斯卡的前哨

第233章 奥斯卡的前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33章奥斯卡的前哨

今年金球奖华夏一共有两部电影入围。

而且两部都是古装武侠。

《十面埋伏》、《剑雨》。

看似是华语武侠片的集体胜利,但实际上,它们代表著两种东方敘事逻辑。

前者在於对东方美学符號的极致堆砌,这是老谋子的拿手好戏。

比如牡丹坊的水袖舞、竹林间的飞刀对决、漫天飞舞的枫叶等。

每一个镜头都在强化西方观眾对“东方奇观”的既定想像。

它的敘事本质是可见的、外向型的。

不追求武侠世界的深层逻辑,而是將武术转化为视觉奇观,將人物简化为符號载体。

国际章饰演的小妹,其身份反转更像剧情噱头,而不是人物弧光的延伸。

能入围金球奖,实际上就是对它商业型东方敘事的认可。

毕竟《十面埋伏》全球票房破1.5亿美元。

这种高辨识度+高票房的组合,能为奖项带来足够的市场关注度。

而《剑雨》的入围恰好相反,它走的是內向型的路线。

影片没有刻意放大武侠的视觉奇观,反而將重心放在“人”的困境上。

细雨换脸放弃江湖,却逃不过过往的追杀。

陆竹为渡化细雨甘愿受死,留下“我愿化身石桥”的禪意台词。

这种敘事剥离了武侠的符號外壳,將其转化为关於“救赎与选择”的普世命题。

西方观眾或许不懂“江湖恩怨”,却能共情“想摆脱过去却被过去束缚”的人性困境。

再加上威尼斯金狮奖的背书,《剑雨》也成了金球奖討好文艺市场的关键。

它需要这样一部作品证明,自己並非只看商业热度,也能识別出有深度的东方敘事——

2005年1月9日,颁奖前一个星期。

此时,各大媒体已经得知两部入围电影的导演都確定不会出席颁奖典礼。

国內的媒体就难受了。

你们不参加我们哪有採访素材啊!

当然,不参加有不参加的报导法子。

比如最先冒头的一些娱乐小报。

《影视圈內幕》的头版標题直接用了红底黑字:

“双导缺席金球奖:是不屑还是心虚”

文中翻出《十面埋伏》此前“百万观眾找漏洞”的旧帐。

暗指张毅谋怕重蹈《英雄》衝击奥斯卡失利的覆辙。

“与其红毯陪跑丟面子,不如躲在片场装专注”。

更刻薄的港媒则拿票房说事儿:

“《埋伏》內地票房1.53亿,起《剑》的3亿全球票房差得远。

方导都没参加,老谋子都更不敢参加了。”

这话说的,好像好像我们eo导演不如他方冬升一样!

港媒的报导刚出街,老谋子的粉丝立刻炸了锅。

“张毅谋吧”里瞬间涌现数百条反击帖。

置顶帖直接用出数据长图:

“《英雄》全球票房1.84亿美元,《埋伏》全球1.5亿美元。

方冬升不就一部《剑雨》的票房过亿,其他的还有么”

还有粉丝翻出张毅谋的国际履歷:

“1988年《红高梁》拿柏林金熊时,方冬升还在草窝里趴著吧

《英雄》开创武侠大时代,现在骂的人当年不也抢著买票”

成名之后,方冬升的一些往事也被人扒了出来。

高中毕业、农村出身,经常被小黑子们叫“泥腿子”。

粉丝的反击很快形成声势,连《京华时报》娱乐版都转载了粉丝整理的“张毅谋国际获奖时间线”。

顺带晒出一张片场路透照。

照片里的张毅谋穿著藏蓝色衝锋衣,裤脚沾著泥点。

他正蹲在丽江束河古镇的石板路上,对著监视器喊话。

背景里高仓健穿著深色和服站在古戏台前,地上还摆著好几顶安顺地戏的木质面具。

配文特意標註:

“拍摄《千里单骑》期间,张导每日工作14时。

该聚焦中父子情,与武侠完全不同的创作维度。”

这张照片刚传开,张毅谋的好兄弟《十面埋伏》的製片人张伟品的採访就登上了《南娱乐周刊》。

面对“双导缺席是否可惜”的提问。

这属人蹺著二郎腿往沙发上一靠,话里带刺:

“有些人拿了所谓的几个奖就忘了自己是谁。

甚至钱买通港媒踩前辈抬自己,这叫什么这叫没规矩!”

他指尖敲著茶几加重语气:

“毅谋在坎城、柏林、威尼斯拿奖的时候,某些导演估计还没出道呢。

现在倒好,借著奖项炒作文艺咖”的人设,连前辈都不放在眼里了”

当他被追问是否指方冬升“买通媒体”

张伟品还有点脑子,没有直接承认。

但话锋一转扯到缺席金球奖件事儿的本身:

“金球奖是重要,但毅谋现在拍的电影是跟高仓健合作的人文电影。

这种创作状態可比走红毯金贵多了,不像有些人,去了又能怎么样呢好像可以拿奖一样。”

这番话被港媒断章取义,第二天就出现:

“张伟平炮轰方冬升:借奖炒作,不尊前辈”的標题。

把原本的导演缺席这件小事儿,搅成了两大导演阵营的舆论混战。

方冬升的支持者则反驳“拿资歷压人算什么本事”

“张伟品此人,最早卖过盒饭,卖过房子,也卖过药,现在当起了卖片的。

这样的人你还指望他懂电影”

“张伟品为什么被人叫做张大嘴巴我想只有起错的名字,但肯定没有叫错的外號——”

事实上,站在中立的位置,张伟品还蛮苦逼的。

从老谋子打算拍《千里走单骑》的那一刻,他就在想尽一切办法提升电影的曝光度。

虽说是文艺片,但张伟品也想看看已经连续拍了两部商业大片的老谋子。

能否凭藉个人的票房號召力,让《千里走单骑》的票房再上个台阶。

所以,他选择跟网友、媒体对线,爭取让《千里走单骑》有更大的曝光。

至於为什么蹭热度的对象选择方冬升

废话,谁让他曝光高呢!

接下来的几天,老谋子的粉丝和方冬升的粉丝基本上形成了你来我往的骂战格局。

再加上张伟品时不时的下场。

果然,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老谋子正在拍电影,名字叫《千里走单骑》。

甚至什么时候杀青,预计大概什么时候上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期间,也有一些媒体保持冷静。

《电影艺术》在专栏里写道:

“两位导演一个转型人文敘事,一个深耕武侠內核,缺席红毯恰是创作专注的证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