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别演了,我都知道了(2 / 2)
“不能让他知道……绝对不能……”
曾诗英喃喃自语,手忙脚乱地将照片和信件塞回木匣,紧紧抱在怀里,仿佛这样就能守住这个秘密,守住她与儿子之间那根虽然纤细却依然连接着的线。
然而,秘密一旦揭开一角,就很难完全掩盖。
宋淇在监狱里因为表现良好,被调去整理图书室。
在一次清理旧物时,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多年前的本地报纸合订本。
鬼使神差地,他翻看起来,目光忽然定格在一则几十年前的讣告上——悼念因公殉职的军官宋铁山夫妇。
宋铁山……这个名字他有些模糊的印象,似乎是父亲的战友,小时候偶尔听父母提起,总是带着惋惜。
他仔细阅读讣告,当看到“留下幼子宋淇,由其战友宋建国夫妇抚养”那一行字时,宋淇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手中的报纸滑落在地。
世界仿佛在瞬间倾覆。
宋建国是他的父亲,宋铁山是谁?
“留下幼子宋淇”……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父母亲生的?
他是……宋铁山的儿子?
那个照片上英年早逝的陌生人的儿子?
混乱、震惊、难以置信,最后统统化为一种被全世界欺骗和抛弃的愤怒与绝望。原来如此!怪不得宋祈年从小到大都比他更得疼爱(这是他长久以来的错觉),怪不得他总觉得父母看他的眼神有时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原来他根本就是个外人!一个被怜悯收养的孤儿!那曾诗英那些眼泪,那些牵挂,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出于责任和怜悯?宋祈年一次次“帮”他,是不是也带着施舍和看笑话的心态?
阴暗的念头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缠绕着他本就脆弱的心。
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接下来的日子,宋淇变得更加沉默,甚至比刚入狱时更甚。
这种沉默里不再是不服和怨恨,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疏离。
他不再给母亲回信,甚至在宋祈年来探视时,直接拒绝见面。
曾诗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宋淇突然断绝的联系,让她心生不祥的预感。
她不顾身体虚弱,坚持让宋祈年带她去监狱。
她要亲眼看看儿子。
探视室里,宋淇缓缓坐下。
他瘦了很多,眼神空洞,看着曾诗英,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淇儿,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有人欺负你?”
曾诗英隔着玻璃,急切地问,声音因为担忧而颤抖。
宋淇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近乎残忍的冷笑:“妈?”
他刻意加重了这个称呼,带着浓浓的嘲讽,“别演了。我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