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这饺子有创意(2 / 2)
“好。”
沉默了一会儿,黎书禾轻声说:“祈年,到了新岗位,肯定有很多难处。别着急,慢慢来,注意身体。”
“嗯。”宋祈年应着,在黑暗中准确无误地找到她的手,紧紧握住。
无需再多言语,所有的理解、支持、不舍和鼓励,都在这交握的双手和彼此的呼吸声中传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接宋祈年去火车站的车就到了家属院门口。
黎书禾和宋曦都起床送他。
宋祈年一身戎装,提着那个收拾得鼓鼓囊囊的行军包,站在门口。
他弯腰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亲:“曦曦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
“嗯!爸爸你也要好好学习,早点回来!”宋曦搂着他的脖子,用力点头。
宋祈年放下女儿,目光转向黎书禾。
晨光熹微中,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
他上前一步,想说什么,却觉得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
最终,他只是抬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动作轻柔。
“我走了。”
“路上小心。”
没有拥抱,没有更缠绵的话语,这是属于军人家庭的告别,克制,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宋祈年转身,大步走向院门口的吉普车,步伐坚定。
他不能回头,怕看到妻子女儿不舍的目光,会动摇自己前行的决心。
黎书禾牵着女儿的手,站在家门口,看着吉普车卷起淡淡的尘土,消失在营区道路的尽头。
晨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来一丝凉意。
她深吸一口气,低头对女儿说:“走,曦曦,我们回家。妈妈给你煎鸡蛋吃。”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却又有些不同。
家里少了一个顶梁柱,黎书禾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不仅要照顾女儿的起居学习,打理家务,还要每天往返于家属院和老房子之间,照料婆婆曾诗英。
曾诗英的精神状态还算稳定,只是话更少了。
她常常坐在老房子的院子里,一坐就是半天,看着那棵老桃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黎书禾去了,就陪她说说话,聊聊宋曦的趣事,或者念一念宋祈年从培训队寄回来的信。
宋祈年的信写得并不频繁,字迹刚劲有力,内容也多是报平安,说说学习情况,询问家里和母亲的身体,叮嘱她们注意安全。
但每一封信,黎书禾都会反复看很多遍,从那些简短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字句里,努力拼凑出他在外的点滴生活。
她知道他一定很忙,压力很大。
中级指挥员培训,汇聚了各个部队的精英,竞争激烈,课程繁重。
他那样要强的性子,定然是不肯落于人后的。
时间在牵挂和忙碌中悄然流逝。
宋曦很懂事,知道爸爸不在家,学习更加自觉,还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有时晚上,她会趴在桌子上,用工工整整的字迹给爸爸写信,画上太阳、小草和小房子,告诉爸爸她考试又得了满分,告诉爸爸院子里的茉莉花又开了几朵。
黎书禾则将家里的情况,女儿的成长,婆婆的状况,都细细地写进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