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我是卧底(2 / 2)
接着,对于江静知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提出的问题,“王双”略一思考,便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利用现有开源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并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数据缓存策略,其思路与江静知内心的构想不谋而合。
面试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王双”主动共享屏幕,演示他针对“璧途”平台构思的一个核心算法模块。
在他切换软件窗口的瞬间,余夏和江静知都瞥见了视频会议软件界面顶端清晰地显示着:WagShuagSeattle,WA,US。
这个貌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细节,成了王俊波最有力的佐证。
余夏和江静知交换了一个眼神,疑虑尽消,取而代之的是发现人才的兴奋。
这时心细如发的江静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王先生,以你今天表现出来的技术视野和能力,完全可以去应聘更高阶的职位。为什么选择我们这样一个初创团队的基础岗位?”
屏幕那头的王俊波心中一震,但语气通过变声器后依然平稳低沉,他早已备好答案:
“您过奖了。说实话,我现在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很多大公司看到我的简历,连面试机会都不会给。
“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做自己喜欢的技术,对我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幸运。
“我更看重的是项目和团队,而不是虚名。”
这番合情合理、姿态放得极低的回答,瞬间化解了江静知的疑虑,甚至让她产生了一丝欣赏和同情——这是一个有实力却因学历被埋没的人才。
整个过程中,“王双”始终保持着技术专家的专注与冷静,语速平缓,偶尔推一下眼镜。唯有在江静知提问时,他扶眼镜的频率会微不可察地增加一丝。
二十分钟后,面试结束。
余夏强压着心中的喜悦,对屏幕说:“很好。王双,欢迎你加入团队。证件的事,等你回国处理就好,不急在这一时。”
“谢谢余总信任。我会尽快熟悉代码库。”“王双”平静地回应,然后断开了连接。
视频断开的瞬间,西雅图旅馆里的王俊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关掉变声器和美颜,向后倒在床上。
第一步,成功了。他成功潜入了这个对他而言充满复杂情感的项目核心。
这时候,一阵敲门声传来,王俊波连忙摘下眼镜,收好才去开门。
一路同行的母亲王靖伸头看了看屋子里:“你那个什么兼职的面试做完了?”
“嗯!过了!我被录用了!”王俊波兴奋的说。
“书读得好好的,做什么兼职?钱不够跟妈妈说呀。”王靖心疼的看着儿子。
“我的钱够花。这不是想着学以致用嘛。就像您,只学理论,不实践,您能上手术台?您自己也不答应吧?”王俊波把双手搭在母亲肩头,侧着头说道。
“就会耍贫嘴。今天的行程不变吧?”
“不变!我们马上就出发。”母子俩继续踏上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