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晚唐岭南创业史 > 第146章 善后

第146章 善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也不知黄行存是不是受了鲁景仁影响,一口答应。

有黄行存在旁助,整编进行得十分顺利。

两千人,混编入奋威军后,刘台决定新成立三个步军营,一个水军营。

刘台想了一阵,决定让莫有新、李永金、孔德胜三人接掌步军营,黎国华则接掌水军营。

这四人都是老人了,资歷和能力都足以胜任。

最终,刘台决定由吴榕、万景忻、莫有新、李永金四个营组成连州经略军。

吴榕为人谨慎,留下守连州,很是合適。而且连州水路也需要有水军镇守。

万景忻呢,则是因为此次连州之战,留给刘台印象还比较深刻。

不管连州经略军使最终是谁担任,只要吴、万、莫、李这四个人在,就能牢牢掌控连州。

整编完后,趁著等待刘隱回信的间隙,刘台好好参观了一下连州,特別是刘禹锡留在连州的痕跡。

刘禹锡和连州发生过两次交集。

第一次是在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

不过这次还没到任,就在路途中再次被贬为朗州司马。

和他一同被贬为司马的共有八人,其中包括柳宗元。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第二次是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没多久,却又因为《戏赠看诸君子》这首诗被贬。

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儘是刘郎去后栽”。

当朝宰相武元衡认定刘禹锡这是借诗讥讽朝政,所以刘禹锡屁股没坐热就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一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为母亲去世回家丁忧,才从连州离开,为期约四年半。

这四年半,刘禹锡在连州体察民情,关心农业生產和百姓疾苦,编写发放医书《传信方》。

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大力兴学重教,可以说是开启连州一代文风,对连州文化乃至整个岭南文化的发展產生了重要影响。

据统计,在连州期间,刘禹锡共著有散文二十五篇,诗歌七十三首。

刘禹锡还重视关心瑶民,修缮海阳湖,加强连州与湖南、岭南周边州县的联繫。

总而言之,刘禹锡在连州的所作所为,生动詮释了他在《连州刺史厅壁记》中写的“功利存乎人民”。

看完刘禹锡遗蹟,刘台又去阳山县看韩愈的遗蹟。

说起来很有意思,韩愈被贬阳山任上一年多后,805年就因为唐顺宗登基大赦天下,而得以赦免。

结果韩愈前脚刚走,刘禹锡就第一次被贬连州。

围绕二人关係,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猜测。

韩愈在阳山搞了个燕喜亭,刘禹锡就在连州搞了个吏隱亭。

韩愈搞了个“八景”,刘禹锡则搞了“十咏”,二人关係耐人寻味。

和刘禹锡一样,韩愈在阳山县也是重文兴教,在阳山传播中原文化。

教民以诗书礼仪,移风易俗,促进阳山文明开化,留下诗文约三十篇(首)。

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改变当时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对阳山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產生了深远影响。

《新唐书》中记载,韩愈“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刘、韩这两个贤人可说是对连州贡献卓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之谓也!

刘台看完,很是唏嘘。岭南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官,多好!

不过如今这混乱的时代,就算是刘、韩復生,恐怕也无用武之地!

还是得早点结束这个乱世才行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