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落户(2 / 2)
“敢问参军,这新广乡归入哪县”张丙又问道。
“便归入番禺县吧!”
六月初四,新广乡正式命名,刘台和罗凡一道为新广乡揭牌。
三千户新广州人,將在广州开启新生活。也將为余下的一万二千多名劳工,带去希望和標杆。
人有盼头,才不会胡思乱想。
刘台为新广乡定下乡约:明礼守规,勤勉耕织。
这次落户,对刘台来说,也是一个尝试。
之后,刘台准备派人到中原去,大规模组织移民。
岭南虽然僻远,但是能给你粮食种地,不比在天天打生打死的地方吃苦强吗
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就好操作了。
六月二十,早稻开始收割。
新广乡的垦荒行动也基本进入尾声,不会影响后续秋稻的种植。
整个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
刘台突发奇想,组织了几个擅长丹青的读书人,將收割的景象画成了画,並写上时间地点。
回头去组织移民的时候,把这画面给他们看,应该有助於他们下决心。
有地种,就有希望。
稻子割完晒乾后,张丙喜气洋洋来报,新稻种的產量,比以往高出了一半!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著,同样的地,可以供养更多的人了。
刘台兴奋莫名,第一时间將这个好消息告知刘隱。
刘隱也很高兴,连声道:“二弟啊,你这是功在千秋之举啊!先是筑城,再又新稻,二弟真乃神人也!”
“不如就將此稻种名为元达稻』,如何”
“不妥不妥!”刘台连忙拒绝道:“阿兄,我意不如命名为“岭南稻』。,,“这样一来,百姓们就知道这个让他们吃得更饱的,提升生存之机的稻子,来自岭南。”
“如此,或能为我们岭南吸引来更多的百姓。”
刘隱嘆息道:“二弟用心良苦,愚兄实在佩服。那就依二弟之意,就名为岭南稻。”
“走,二弟隨我一同去向大王报喜。”
说罢,拉著刘台前去寻找李知柔。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刘隱刚一进门就对著李知柔连声贺喜。
“哦喜从何来啊”李知柔放下手中书,好奇问道。
“稟大王,近日广州稻子丰收,特別是元达主持新从林邑国引进之稻种,產量竟比以往所种稻子多出半数!”
李知柔闻,吃惊,站起来问道:“產量多出半数昭贤所说当真”
“臣岂敢矇骗大王”刘隱斩钉截铁道:“这数乃是据实统计而来,绝无虚假!”
李知柔听了,喜拍道:“天佑大唐!得此良种,必可活民无数也!”
继而称讚刘台道:“元达立此大功,真可谓是我大唐贤臣之典范啊!翌日孤必要上奏朝廷,报知此喜讯!“
“大王谬讚,臣惶恐!”
刘台谦虚了一句,进而拍马屁道:“这都是大王出镇岭南后方有,臣是托大王之福也!”
“哈哈,卿不必捧孤,孤有自知也。”李知柔开心笑道。
接著问道:“如此良种,当有所名也!位卿可有何建议”
“稟大王,方才我二人商议,欲名之为“岭南稻』,今特来请大王审定。”刘隱答道o
““岭南稻』”李知柔喃喃自语道。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