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苏东坡传:全三册 > 第四章 自相残杀

第四章 自相残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皇帝所谓“减衣减膳”并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只不过用之时少摆几道菜肴,宫里少置办几套礼服罢了。这“避殿减膳”本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的。现在冯京忽然用这些话来劝皇帝,看似关心皇帝的身体,其实话里别有深意。神宗当然听出来了,故意皱起眉头说:“自去年七月天旱无雨,朕避殿减膳是个自责之意,但至今并未降雨,可知天意不祥,你让朕御正殿,复膳食,这如何使得?”

神宗明明是在装糊涂。

冯京在仁宗、英宗两朝都受到器重,至神宗朝,冯京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直至升任参知政事,是神宗用来牵制王安石的重要棋子。自从王安石罢相之后,虽然皇帝仍然用韩绛、吕惠卿主政,但韩绛是个“没嘴儿的葫芦”,吕惠卿资历浅薄,心术又坏,难以服众。“三司系”已经今不如昔,被王安石罢逐出京的大臣们看到了一丝希望,都等着神宗皇帝重新起用旧臣,振作朝纲。冯京也觉得该出来替被贬的能臣说一句话了。

现在皇帝装糊涂,其实给了冯京一个说话的机会,冯京忙说:“陛下说得对。如今旱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天变至此,陛下虽然避殿减膳,仍不能感动上天,臣以为陛下应该做些更实际的事,或能得天人感应之效。”

冯京把话说到这里,神宗已经猜出他要说什么了,却故意问:“你这话是何意?”

冯京笑道:“外间风传王安石为宰相时贬逐忠臣,蔽塞言路,今陛下若能重用旧臣,打开言路,天意必有显应。臣以为陛下可以招回吕公著、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置于左右以辅圣德。”

神宗刚做皇帝的时候选中了四个心腹重臣,分别是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和韩维。后来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先后外放,神宗心里还记着他们。而苏轼早在几年前就担上了一个“反对派首脑智囊”的虚名儿,神宗特意把他派到杭州做通判,让苏轼过逍遥快活的日子,就是为了笼络他。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年轻一辈中极有能力,神宗也器重此人。现在冯京向皇帝举荐这几个人,神宗心里一动,随即想到:王安石刚罢,韩绛、吕惠卿还没站稳,若立刻招回司马光这些人,岂不等于在朝廷上摆了擂台让“三司”和“旧臣”打吗?

见皇帝脸色犹疑,冯京暗暗担心。

冯京也知道王安石虽倒,“三司系”还在,“三司”旗下的韩绛、吕惠卿、蔡确、邓绾、章惇、张璪、李定等人都掌着实权,这时候劝皇帝招回旧臣并不容易。但冯京在朝廷这些年人单势孤,一直被王安石和“三司系”团团围困,一件事也办不成,实在想借眼前的机会把贬到各地的老朋友找回一两个来,互相扶持,才有实力和这帮新贵搏斗。见皇帝犹豫就笑着说:“司马光外放为西京留台以后闭门著书,至今已有著述多部,数十万言,臣以为司马光才学过人,尤其通史,所著必有可观,陛下何不命司马光献上著作,闲时一观也好。”

冯京很聪明,知道神宗最器重的旧臣是司马光。而司马光自从离朝以后闭门著书,于变法诸事向来不置一词,这么一来别人就挑不出他的毛病,所谓“刺无可刺”,这是司马光的韬晦术。现在冯京把别人放下,单推司马光,若皇帝能起用司马光,后面很多事就好办了。

冯京的主意实在令神宗心动。可神宗算计颇深,知道“牵一发动全局”的道理,并不立刻答应,只说:“让朕想想吧。”

冯京在皇帝面前举荐司马光复出,当天晚上御史中丞邓绾就知道了消息,急忙赶到吕惠卿府上,刚坐下,恰好吕惠卿的弟弟馆阁校勘吕升卿也来了,见兄长和御史中丞谈正事,只行了个礼,就在边上坐了。

在吕升卿面前邓绾也不避讳,急火火地对吕惠卿说:“我听说冯京在陛,陛下不置可否。我看司马光一旦献书,陛下定会起用此人,司马君实老谋深算,在旧臣中威望极重,要是让这个人挤进朝廷,就等于黄河大堤扒开一个口子!到时候旧臣蜂拥而起,‘大水’一淹,咱们这些人还有活路吗?”

听了这话吕惠卿也吃一惊:“司马光要是回来事情就糟了!”想了半天却没主意,“司马光这老东西滑得很,在洛阳躲了几年,从不参与朝政,咱们想参他也无处下嘴……”

在洛阳闭门著书,对政事一言不发,没有任何把柄给人抓,这是司马光的高明之处。邓绾也因此一筹莫展,只是低着头发愣。好半天,还是吕惠卿想出了点子:“司马光身上没处抓挠,咱们可以想办法把冯京打垮!这老东西垮了,司马光就回不了京师了。”

吕惠卿果然厉害,邓绾眼前一亮,忙问:“大人想怎么收拾冯京?”

吕惠卿冷笑一声:“这事好办,咱们不是刚收拾了一个郑侠吗?若能找出证据,说郑侠闹事都是冯京在背后掇弄,事情就好办了。”说完这话,抬眼看着邓绾。邓绾立刻会意:“这事我去办。”随即起身先辞。

邓绾和吕惠卿说话的时候吕升卿坐在边上一直没吭声,直到邓绾走了,吕升卿才凑上前来,捧出一个黑漆木匣子笑道:“两浙路秀州府有个华亭县,新上任的县令叫张若济,嫌县令官儿小,想往上巴结,愿意把价值五千贯的田产献给兄长,现在地契都送来了,兄长看看这事怎么办?”

自从实实在在掌了权,感觉真是与从前不同,时时有人巴结,到今天吕惠卿还不太习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儿一出手就送来五千贯,看来秀州地方真是富得流油!”

吕升卿忙说:“两浙路是天下粮仓,一个秀州府算什么?苏、湖、杭、越四府才真是满地黄金呢!有机会兄长放我去两浙路当一回转运使,不用多,三年就够了。”

吕升卿是个不成器的货色,吕惠卿对自己这个弟弟也有三分看不起:“你就知道眼皮底下这点儿好处!我在陛时候随便问几个典故都答不上来,有这事没有?”

在兄长面前吕升卿也不怕丢人:“陛下博览群书,点一知百,你也知道我,这上头有限……”

吕惠卿让弟弟在皇帝身边做侍讲官,是希望走这条文学侍从的捷径以后好往上升。哪知吕升卿草包一个,根本当不了这个差事,吕惠卿只得摆摆手让弟弟出去,这才拿起桌上的小匣,取出地契一张张看过,点点头,收起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