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文萱赠笔,情愫暗生(2 / 2)
此笔做工精良,意蕴深远,可见小姐蕙质兰心。
这份心意,远比珍宝可贵。
惟瑾定当以此笔,勤勉向学,
不负小姐所赠‘节节高’之美意。”
他声音清朗,语气认真,
既表达了感谢,
又恰好点出了他注意到了笔上暗藏的竹纹寓意,
更许下了勤学的承诺。
赵文萱听他如此说,
明白他懂了自己的心思,
脸颊顿时飞起两抹红霞,
心中又是羞涩又是欣喜。
她飞快地抬眸看了苏惟瑾一眼,
见他目光清正,神色温和,
并无丝毫轻浮之意,心下稍安,轻声道:
“公子喜欢便好。
望…望玉衡兄以此笔,
书写更多锦绣文章。”
她下意识地用了苏惟瑾的表字“玉衡”,
出口后才觉失言,顿时连耳根都红透了,忙垂下头去。
“承赵小姐吉言。”
苏惟瑾仿佛未曾察觉她的窘迫,
从容应答,将锦盒小心收入袖中。
两人一时无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
带着淡淡竹叶清香的静谧。
阳光正好,清风徐来,竹影婆娑,
少年少女立于其间,
虽无逾矩之言行,
却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朦胧美感。
不远处,赵教谕原本正要出门,
恰好瞥见这一幕,不由得抚须停步,
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自然是知道女儿心思的。
见她对苏惟瑾赠笔,
而苏惟瑾应对得体,
既不失礼亦不逾矩,心中倒是乐见其成。
苏惟瑾此子,非池中之物。
如今虽只是秀才,
但以其才学心智,
将来必有一飞冲天之时。
现如今又得王县丞这等地方实权官员的赏识,
若早…联姻,乘其仕途起步前,或大有裨益。
而自家女儿品貌俱佳,与苏惟瑾站在一起,倒真称得上一对璧人。
赵教谕暗自点头,并未上前打扰,反而悄悄转身回了公廨。
“小姐,时辰不早,该回去了。”
小丫鬟在一旁小声提醒。
赵文萱这才如梦初醒,
忙对苏惟瑾道:
“苏公子,那我…我先告辞了。”
“赵小姐慢走。”
苏惟瑾微微躬身相送。
赵文萱带着丫鬟,
沿着青石小径快步离去,
裙裾微扬,背影窈窕,
恍惚间带着一丝仓促的慌乱,
又似有无限的轻快。
苏惟瑾站在原地,
直至那抹藕荷色身影消失在月洞门外,方才收回目光。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的锦盒,
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湘妃竹笔杆上细腻的纹路。
他并非不解风情的木头,
赵文萱眼中那抹羞涩与期待,
他看得分明。
这份突如其来却又恰到好处的情愫,
如同在这埋头苦读、步步为营的征途上,
偶然嗅到的一缕沁人花香,
让他那颗因算计、谋划而略显冷硬的心,
也不由得柔软了几分。
然而,他很快便收敛了心神。
眼下绝非沉溺儿女情长之时。
功名未固,前路漫漫,
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份好感,好如袖中这支好笔,
需得珍而重之,却更应化作笔下前进的动力。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淡淡的馨香。
他握紧了手中的书卷,
目光再次变得清明而坚定,
转身向着斋舍走去。
只是那步伐,似乎比往日更轻快了些许。
狂飙之路,道阻且长,
但沿途若能得一二知音美景,
或许,也能减去几分孤寂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