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玉衡皂”问世,风靡金陵(2 / 2)
很快,“翰雅斋有神奇香皂,只展不卖”的消息就在小圈子里传开了。
第三步,“口耳相传”与“精准投放”。
时机成熟,苏惟瑾让彭久亮“勉为其难”地放出极少量货源,
价格就定五百文一块,爱买不买。
购买者还需登记名帖,
美其名曰“防宵小囤积居奇,
务使雅物入雅士之手”。
首先买到的,自然是那些消息灵通、
且与收到赠礼的府邸有些关联的富家子弟和官眷。
他们一用之下,效果惊人,
优越感顿生,立刻成为自发宣传员。
“王兄,可知那‘玉衡皂’?
如今金陵城独一份!
用过才知何为洗尽铅华!”
“李夫人,你身上这香气好生特别,莫非……”
“嗨,就是那玉衡皂,难买得很!
我家那口子托了刘同知府上的关系才弄到两块!”
与此同时,彭久亮又按照苏惟瑾的第二条指示,
让苏惟山带着十几块精心包装的香皂,
悄悄去了秦淮河畔最有名的几家画舫,
找到相熟的管事嬷嬷或头牌姑娘。
“免费”赠送,只求“试用反馈”。
效果更是爆炸。
对于倚门卖笑、以色事人的风月女子而言,
一身诱人体香、肌肤光滑细腻乃是核心竞争力!
玉衡皂的效果远超她们用的花粉、
香囊和普通胰子,瞬间风靡秦淮河。
“妈妈!快想办法多买些那玉衡皂来!
有了它,还怕压不过对面那家的头牌?”
“姐姐们都在打听哪儿能买到,价格翻倍也愿意!”
第四步,“饥饿营销”与“品牌效应”。
需求彻底引爆,玉衡皂一皂难求。
彭久亮严格控制出货量,
每日只售十块,
往往开门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
黑市上价格甚至被炒到了一两银子一块,依然有价无市。
“玉衡”二字,
迅速成为金陵城时尚、高端、神秘的代名词。
人们以能用上玉衡皂为荣,
互相攀比。
它不仅仅是清洁用品,
更是一种身份象征,一种社交谈资。
滚滚利润随之而来。
刨去所有成本,
每块皂净利超过四百文!
每日十块便是四两银子,
一月便是一百二十两!
这还只是开始!
彭久亮看着每日入库的雪花银,
手都激动得发抖,
对那位隐身幕后的苏解元敬若神明。
他严格按照协议,
每五日便将苏惟瑾应得的利润分成(扣除少量再投入生产的资金),
让苏惟山悄悄带回客栈。
苏惟瑾的房间内,
一个不起眼的小木箱渐渐被银锭和串好的铜钱填满。
经济上的窘迫彻底一扫而空。
苏惟山现在走路都带风,
再也不用为几文钱的轿钱跟人斤斤计较。
他看向苏惟瑾的眼神,
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瑾哥儿,您真是点石成金!
这才几天?咱们就……就发啦!”
苏惟瑾只是淡淡一笑,
拿起一块新送来的茉莉香皂把玩着。
香气沁人心脾。
“发?还早得很。
这只是金陵一城之地,
小试牛刀罢了。”
他目光深远。
有了这稳定的财源,
北上京师的路费、
开销再无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他验证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用超前的知识和思维,
撬动这个时代的资源。
“告诉彭久亮,稳住质量,控制产量,保持紧俏。
下一步,可以考虑推出‘定制款’和‘礼盒装’了。”
商业的版图,正随着那馥郁的香气,
在金陵城悄然蔓延开来。
而苏惟瑾的心,已飞向了更遥远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