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 第1577章 1560.改革

第1577章 1560.改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戌吊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非常明确:放弃自上而下的计划主导生产模式,彻底放开市场竞争,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私有化改革就不可避免。毕竟你不能指望大多数人都有一心为公的思想觉悟。

集体主义在抱团取暖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代价则是它对个体自由、个人意志的压抑也极其严重。

当一群本就饿不死渴不死的魂魄,仅通过非常简单的集体主义就彻底摆脱生存压力后,他们自然会迅速转向对个体自由、个人意志的追求。

那社会制度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

毕竟是制度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人类给制度当奴隶。不考虑客观现实与人本身的诉求,一味追求某种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绝对正确性”,本身就是荒唐的。

所以即使绝大多数自治域人民都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公共财产转让给一小撮人,更不理解私有化改革与追求个体自由、个人意志又有什么关系,但改革势在必行,已经是整个管理层的共识了。

所以,他们在考虑的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如何公平地改革。

私有制改革的开端,都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难题:大家都没有钱,也搞不到钱。之前完全不存在的私有制,面对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围绕体制共同组成一张密不透风大网的公有制,根本没可能与之竞争。

简单来说,如果只是修改一下法律法规,就希望坐等私有制企业自己冒出来,并茁壮成长,为整个社会带来活力……

这是痴人说梦。

在一个管理、金融、生产、销售,乃至消费端,都是“自己人”的社会中,根本没有任何私有制生存的空间。

所以对现有公共资产进行私有化,强行催生私有制,就成了并不公平,却不得已的手段。

即使公共资产私有化,注定会滋生不公平,自治域的管理者们,也得竭尽所能减少其中的不公。

于是他们充分借助现世乃至异界超前的知识,在后两者的帮助下,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方案。

政务院成立了公共资产管理委员会,由这个部门牵头,带领十几个部门,在现有23个区的民意代表会监督下,对自治域全部公共资产、社会财富,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货币化衡量。

接着就是金融与证券监督管理局牵头,对货币化的公共资产进行证券化改造,改造比例为35%。

在证券化进程结束后,在自治域民意代表会高票通过后,自治域政务院将这占自治域全部公共资产35%的证券,作为“创业券”平分给了自治域全体成年人。

并且以法律形式规定,未来所有戌吊人民,都可以在成年后,领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创业券”。

且未来随着公共资产的增加,并结合社会需要,政府还将在民意代表会的指导下,将更多的公共资产证券化,并无偿发放给全体人民。

这一项举措,充分体现了自治域的公共资产,确实是属于全体人民,而非属于某一小撮人的。

但创业券严禁用于任何物质交易。也就是说,创业券的持有者,不能拿它交换金钱、任何实物或任何服务。一切此种交易都不被法律承认。

创业券的真正用法、唯一用法,是“投资”。

那些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追求、个人价值的人,必须说服其他人投资自己。

投资者当然可以用现金投资,但绝大多数人的积蓄都很有限,拿不出多少现金。他们可以选择创业券。

投资者则可以用这些创业券作抵押,向银行申请一定额度以内的低息创业贷款。

其本质就是投资人用自己拥有的公共资产份额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并入股他们看好的初创企业。

截止这一步,投资人也就成功凭借手中的创业券,成为初创企业的股东。

银行批准的低息创业贷款,既有上限,也有下限。那些争取不到足量创业券,无法达到低息创业贷款门槛的创业者,当然也可以硬着头皮自己搞。但得不到官方的支持,等于天生跛脚,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也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那些已经拿到第一笔贷款并开始创业的创业者,还可以继续吸纳创业券投资,以获得更多低息创业贷款。

但这种游戏不是无止境的。低息创业贷款正如其名,是用来支持创业的。所以企业规模越大、效益越好、之前吸纳的创业券越多,贷款利率也就越高。

这项措施,是为了避免社会自发的马太效应,导致优质资源全部集中到头部企业身上,最终制造、助长、纵容垄断现象。

低息贷款还清后,创业券自然不再属于银行,而是要物归原主。

所谓的“原主”,自然不是创业券最初的持有者。毕竟他们已经用创业券换成企业股份了。即使企业破产了,这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投资风险。

所以,贷款还清、抵押解除的创业券,就归贷款企业所有了。如果贷款企业已经破产,那么这些创业券自然会用来还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