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 > 第123章

第123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猛向来敬重这位献策大败敌军的同僚,立刻拱手回礼:「刘大人有何疑问尽管直言,在下必定如实相告。」

见到如此谦逊有礼的王猛,刘伯温眼中闪过感激之色,温声询问:「锦衣卫可曾查明是何人唆使袁术僭越称帝?」

「尚未查明幕后主使。」王猛轻叹摇头。

听闻此言,刘伯温默然不语,眉宇间浮现忧虑。

察觉对方面色有异,王猛忽然恍然:「莫非伯温认为袁术称帝另有隐情?」

「正是!」刘伯温先向王猛执礼,继而正色禀告伍奎:「袁术虽志大才疏,却出身汝南袁氏,仅据半州之地便敢妄自称帝,此事蹊跷非常。依属下之见,定有奸人暗中**,意图搅乱南方局势从中渔利。」

伍奎抚须颔首:「伯温见解甚合情理。」

此时孙坚父子安居荆南,与淮南相隔甚远,显然与此无关。究竟何人布局?伍奎陷入沉思。

......

扬州刺史府内,朱俊手持军报须发皆张,怒拍桌案:「袁氏世受皇恩,袁术竟敢行此大逆之事!」

下首的朱元璋与谋士朱升交换眼神,出列**:「父亲,儿臣愿率五万精兵讨逆,定斩袁术首级献于阶下!」

「好!」朱俊拍案而起,「即刻整军出发,誓诛此贼!」

就在伍奎与努尔哈赤激战正酣之际,寿春城突然爆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变故。这起事件犹如投石入水,瞬时打破了大汉王朝表面的平静,将整个天下拖入兵荒马乱的深渊。

后将军府的议事厅内,朱漆梁柱下乌压压站满了文武官员。武将队列最前是袁术心腹大将张勋,其后依次排列着单雄信、石宝、李丰等战将,就连从冀州死里逃生的猛将文丑也位列其中。文官行列以族弟袁胤为首,阎象、杨弘、金尚等谋臣依次肃立。

袁术虎踞华座,目光扫过阶下济济人才,眼角眉梢掩不住得意之色。自讨董失利后,他先后吞并豫州、淮南、荆州南阳及扬州江北诸郡,不久前更派遣孙坚拿下荆南四郡,如今坐拥二十万精兵盘踞江淮,已然成为天下诸侯中最耀眼的新贵。

随着势力急速膨胀,袁术的野心如同野火般蔓延。只是篡汉自立的最后一步,始终让他犹豫不决。直到孙坚使者送来那方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终于点燃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梦。

望着案头莹润的玉玺,袁术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在他看来,积重难返的大汉王朝早已名存实亡,而自己坐拥广袤疆土、百万子民和精兵良将,正是革故鼎新的天命之主。此刻他迫不及待召集众臣,就是要商议那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改天换地!

在这乱世之中,封侯拜相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拥立新君。若能成为开国功勋,荣华富贵自然唾手可得。因此当袁术吐露称帝之意时,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山呼**之声。

然而喧闹声中,主簿阎象却逆流而上。这位目光如炬的谋士肃然进谏:昔年周文王据有天下三分之二,仍向殷商称臣。明公虽出身名门,却未及文王德政。汉室虽衰,未若纣王暴虐。此时称帝,恐非良机啊。

袁术听罢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阎象:荒谬至极!当年汉高祖不过区区泗水亭长,尚能夺取天下开创汉室基业。吾乃大禹后裔陈氏分支,家族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语正应在我袁公路身上!如今天命更迭,若不趁势而为必招祸患,此事不必再议!

阎象见状只得黯然退出殿堂,自此袁术开始紧锣密鼓筹备登基事宜。半月后,他在寿春正式称帝建制,国号仲氏,册立太子皇后,仿汉制设置百官。每日乘坐龙凤车辇游猎江淮,强征民女充填后宫,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此时朱元璋率领的五万精兵正沿着官道向鄱阳城进发。军师朱升在马上赞叹道:主公差孙坚献玺,又伪造朱俊手书助袁术称帝,如今我等以讨逆之名夺取江淮,实在高明!朱元璋抚须而笑:袁术徒有匹夫之勇,岂配坐拥江淮?孙坚虽远在荆南,却早有结交之意——听闻他与荆州牧不合,正需外力制衡刘表。【

朱元璋听后放声而笑,声音洪亮地分析道:允升啊,你有所不知。孙坚虽与袁术领地不相邻,却同襄阳的刘表接壤。如今袁术这逆贼胆敢称帝,以刘表汉室宗亲的身份,岂能坐视不理?待襄阳兵马尽出,孙坚便可乘虚而入。以他的能耐,拿下整个荆州易如反掌,这笔买卖他稳赚不赔。

朱升眉头紧锁,凝重道:荆州沃土绵延千里,物阜民丰,更扼守长江上游要冲。若让孙坚这头猛虎占据如此战略要地,顺流而下直取我江东,后果不堪设想啊!

朱元璋眼底掠过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轻捻短须,胸有成竹道:允升且放宽心。对付孙坚的妙计我早有筹谋,日后你自会明白其中奥妙。他迎着朝阳昂首而立,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江东六郡、淮南沃野、荆州七郡,终将尽入我手。如今汉室气数已尽,这万里山河终归要改天换地!

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朱元璋虽身形不高,却显得气宇轩昂。见此情形,朱升心中敬佩之情更甚,暗叹主公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想到孙坚等人即将面临的命运,朱升不禁在心底为他们扼腕叹息。

......

伍奎抵达蓟京时,袁术僭越称帝的消息已如插翅般传遍各州。天下百姓无不震惊——尽管汉室衰微,诸侯割据,甚至出现二帝并立局面,但终究都是正统皇室血脉。而袁术之举,彻底触动了非刘氏称王,天下共讨之的底线。从封疆大吏到市井小民,无不议论纷纷。各路诸侯反应各异:或冷眼旁观,或暗自窃喜,或另有所图。

长沙太守孙坚得知消息后,立即公告天下与袁术划清界限。他当众痛斥袁术背信弃义,号召天下共诛**,特别强调汉室宗亲更应身先士卒。当夜,孙坚便修书荆州刺史刘表,请求借道荆州出兵讨伐淮南。

荆州牧刘表帐下谋士众多,其别驾蒯越洞悉孙坚假途灭虢之谋,断然回绝借道之请。然迫于舆论压力,刘表仍命蔡瑁统率六万大军出征,以黄忠、蔡佑为副将,自襄阳急趋寿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