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66章 同事的距离

第66章 同事的距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结合近期对ppp模式和一些营商环境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的课题方向,并简要阐述了一些初步想法。

我刚说完,小马立刻接口:“致远兄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啊!跟省领导接触多了,眼界就是不一样!”这话听着是捧,实则带着刺。

钱科长则慢悠悠地说:“想法是不错。不过,小林啊,这类课题涉及面太广,协调难度大,需要很强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实践经验。你现在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是不是先选一些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的题目练练手?”

他这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完全是出于对年轻同志的爱护和考虑。但我能感觉到,他是在委婉地否定我的提议,并暗示我“资历尚浅”。

会场一时有些沉默。几位老科员或低头喝茶,或看着笔记本,不置可否。

这时,王老师开口了:“小林的这个方向,确实触及了当前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挑战,但也有价值。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备选课题之一,大家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或者,如果确定这个方向,可以考虑组成一个课题组,老中青结合,共同攻关,这样既能保证质量,也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王老师的话,既肯定了我的思考价值,又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引发的直接冲突,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张主任最后拍板:“老王的意见很好。这个课题先作为备选,大家再议议。小林的想法有启发性,年轻人敢想是好事。具体操作上,还是要稳妥推进。”

散会后,我心情复杂。我提出的想法没有被完全否定,但也没有被欣然采纳。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同事的那种无形阻力,它不像明确的反对,更像是一种柔软的、无处不在的牵制。

晚上,我约了沈清薇在湖边散步。月光如水,倾泻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我把最近的困扰告诉了她。

清薇安静地听着,然后挽住我的胳膊,轻声说:“致远,别想太多。在哪里工作都会有人际关系。你刚去,又做得不错,别人有些想法也正常。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知道在做什么,想要什么。就像这湖水,表面有涟漪,但深处是平静的。做好自己的事,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会了解你。”

她的话总是能给我安慰。是啊,同事间的距离,或许本就是机关生态的一部分。有合作,也有竞争;有真诚的帮助,也有微妙的算计。重要的是,我不能因为这种距离而迷失自己,或变得畏首畏尾。

回到宿舍,我摊开稿纸,继续完善那份关于ppp模式的思考。我知道,打破距离最好的方式,不是刻意迎合或辩解,而是用更扎实的工作、更谦逊的态度来证明自己。

同事的距离,像一道无形的刻度尺,衡量着能力、资历、人缘,也考验着心性。经过这一番波折,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王老师那句“保持平常心”的份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