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谏疏风波(1 / 1)
腊月三十,除夕。
洛阳紫微宫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巨大的宫灯如同串串明珠,将重重殿宇映照得恍如白昼,积雪在灯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点。含元殿内,皇家岁末大宴正在进行。编钟磬鼓,奏响恢宏雅乐;珍馐美馔,陈列于金盘玉盏;宫女宦官,穿梭如织,步履轻盈。宗室亲王、公主、外命妇以及文武重臣依序而坐,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一派歌舞升平,共庆新岁的盛世景象。
李治端坐于御榻之上,身着赭黄龙袍,头戴通天冠,虽经精心修饰,眉宇间仍难掩一丝挥之不去的倦容,但在如此场合,他必须强打精神,维持着帝王的威仪与亲和。武媚坐于其侧,凤冠霞帔,雍容华贵,她面带得体微笑,偶尔与近席的宗室命妇低声交谈两句,举止从容,风姿无双。帝后二人,在世人眼中,依旧是江山永固、琴瑟和鸣的典范。
宴会行至中段,气氛愈加热烈。乐舞稍歇,正是群臣向帝后敬酒祝祷的环节。诸王公大臣依次起身,说着吉祥如意的颂词,殿内一片和乐融融。
然而,就在这祥和的气氛达到顶点之时,一个身着青色御史台官服、面容清癯、神色肃然的身影,手持笏板,稳步出列,来到了丹墀之下。正是侍御史王义方。他先前曾因谏阻大明宫工程而触怒过李治,此刻再度出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殿内欢愉的声浪不由得为之一滞。
王义方并未如其他臣工般敬酒祝颂,而是深深一揖,随即昂首,声音清朗却如寒冰投炉,瞬间击碎了殿内的暖意:
“陛下!皇后娘娘!臣,侍御史王义方,有本启奏!”
李治眉头微蹙,心中掠过一丝不悦,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仍维持着风度:“王卿有何事奏来?”
王义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御座上的帝后,最终定格在李治身上,言辞铿锵,掷地有声:
“臣闻,《礼记》有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又闻,‘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此乃古之圣训,国之常经!”
他话语一出,满殿皆惊!原本细微的交谈声彻底消失,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看向王义方。这可是在除夕国宴之上!他竟敢直指皇后?!
王义方毫无惧色,继续慷慨陈词,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今皇后娘娘,凤仪天下,母仪万方,然……然时常参决机务,批阅奏章,乃至过问将帅任免,此非妇人所宜预也!臣非敢不敬皇后,实乃忧心国体有违,纲常失序!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亦非皇后娘娘之福!伏乞陛下明鉴,皇后娘娘深居椒房,颐养圣德,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一番话语,如同惊雷,炸响在含元殿的上空!他将“后宫干政”这四个极其敏感的字眼,赤裸裸地抛在了这普天同庆的夜晚,矛头直指武媚日益扩张的权力!
刹那间,武媚脸上的得体笑容瞬间冻结,如同覆盖上了一层寒霜。凤眸之中,锐利如刀的光芒一闪而逝,她握着酒杯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但仅仅是一瞬,她便控制住了外泄的情绪,只是那眼神,已冷得如同殿外的冰雪。她没有立刻说话,但那陡然降低的气压,让近席之人无不感到脊背生寒。
李治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他既恼怒于王义方在这吉庆时刻口出狂言,扫了他的兴致,更震怒于其言辞中对武媚、乃至对他这位默许甚至依赖皇后理政的皇帝的尖锐批评。他感到一种被当众冒犯的难堪,尤其是这番话,恰恰戳中了他近来心中那隐秘的疑虑与不安。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等待着帝后的反应。是雷霆震怒,还是……
李治胸膛微微起伏,他看了一眼身旁面沉如水的武媚,又看向台下梗着脖子、一副舍生取义模样的王义方,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若严惩王义方,难免落下不能纳谏、袒护后宫的口实;若顺势敲打武媚……此念刚一升起,便被他压下,此刻绝非时机,亦非场合。
最终,他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放肆!王义方!除夕佳节,朕与百官同乐,尔竟敢口出狂言,诽谤中宫,扰乱盛宴,该当何罪?!”
他并未就“干政”与否做出任何评判,而是直接给王义方扣上了“扰乱盛宴”、“诽谤中宫”的罪名。
“来人!将王义方革去官职,逐出殿外,交御史台议处!”
数名金甲侍卫应声而入,架起依旧昂首挺胸、口中高呼“臣一片忠心,可昭日月”的王义方,将其拖出了含元殿。那呼喊声在寂静的殿宇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
一场风波,似乎被强行压下。乐声再起,舞姬重新入场,臣工们强颜欢笑,继续饮酒,仿佛方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然而,那被撕开的裂痕,却已真实地横亘在了帝后之间,也烙印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中。李治端起金杯,饮下一口冰冷的酒液,只觉得满口苦涩。武媚则端坐如仪,面上重新挂起了无懈可击的微笑,只是那笑容底下,是翻涌的怒意与更深的警醒。这场除夜盛宴,终究在心惊肉跳与各怀鬼胎中,草草收场。宫阙之外,辞旧迎新的爆竹声零星响起,却再也驱不散这紫微宫上空凝聚的沉重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