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倭国野望(1 / 1)
倭国,筑紫岛,那津官家(古代日本接待外国使节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所在。临海的宫苑之内,气氛与大唐长安的凝重截然不同,充斥着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与跃跃欲试的躁动。
宫室以草木结构为主,低矮而深邃,廊檐下悬挂的铜铃在咸湿的海风中发出清脆却单调的鸣响。殿内铺着洁净的席子,绘有原始而粗犷纹样的屏风分隔着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腥气、焚香以及武士甲胄上传来的皮革与金属的味道。
权倾朝野的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跪坐于主位之上。他年富力强,面容瘦削,眼神锐利如鹰隼,身着象征最高权力的紫色朝服,腰佩太刀,周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勃勃野心。在他下首,聚集着此次出征的将领阿昙比罗夫、庐原君臣,以及一众心腹臣僚。
“诸卿,”中大兄皇子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沉稳,却难掩其下的激越,“大唐,这个庞然大物,如今西陲有吐蕃这头恶狼撕咬,辽东还要分兵应对高句丽这头病虎。其国力再强,亦难以支撑三面作战!此乃天神赐予我扶桑的千载良机!”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神情激动的臣属,继续说道:
“百济,乃我扶桑进入半岛之跳板,文化输入之要津。昔日百济为唐所灭,如同断我一臂!如今,扶余丰王子恳请复国,鬼室福信等忠臣尚在周留城浴血奋战,此正是我扶桑重返半岛,执百济之牛耳,重现任那日本府(日本古代在朝鲜半岛的据点)荣光之时!”
将领阿昙比罗夫重重顿首,声如洪钟:“殿下明鉴!唐军主力被牵制,熊津刘仁轨部不过区区数千孤军,我联合舰队战船千艘,勇士万余,必能如泰山压卵,一举将其碾碎!收复百济故地,指日可待!”
“不错!”庐原君臣接口,眼中闪烁着对战争功勋的渴望,“一旦击败唐军,扶余丰殿下重登王位,百济便将唯我扶桑马首是瞻。届时,我进可与高句丽南北呼应,彻底将大唐势力逐出半岛;退可依托百济,与大唐、新罗形成对峙。半岛之局势,将由我扶桑来主导!”
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充满了对胜利的憧憬和对未来霸权的畅想。在他们看来,大唐虽强,但此刻已是强弩之末,东西难以兼顾。而倭国倾尽全力,以有心算无心,胜算极大。
然而,在一片乐观的氛围中,一位年纪稍长、面容沉静的老臣,物部连麻吕,却微微蹙眉,谨慎地开口:“殿下,诸位大人,老臣以为,仍需谨慎。大唐底蕴深厚,虽一时受困,但其反应速度与动员能力,不可小觑。且那刘仁轨,并非易与之辈。更重要的是……海外那新兴的华胥国,其动向莫测。传闻其拥有奇异舟船,不依风帆,速度惊人。若其……”
“物部卿多虑了!”中大兄皇子不悦地打断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华胥?不过是一群前朝余孽、海外遗民所建之蕞尔小国,偏安一隅尚可,焉敢插手我扶桑与大唐之争?即便其有些许奇技淫巧,又能奈我何?我扶桑勇士,岂是几艘怪船所能吓倒?”
他站起身,手按刀柄,意气风发:“此战,不仅要收复百济,更要借此机会,让大唐,让新罗,也让那个不知所谓的华胥看清楚,在这东海之上,谁才是真正的主人!此乃国运之战,胜,则我扶桑崛起于东方,与大唐平分秋色;即便不胜,也要打出我扶桑的威风,让其不敢再小觑于我!”
他的话语极具煽动性,将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丝疑虑彻底压下。殿内群臣纷纷俯首,高呼:“殿下英明!天佑扶桑!”
没有人再去关注那远在海外、看似无关紧要的华胥国,更无人能预料到,那被他们蔑视为“奇技淫巧”的蒸汽战舰,将会以怎样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彻底粉碎他们所有的野心与幻想。
中大兄皇子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港口内桅杆如林、即将启航的庞大舰队,胸中豪情万丈。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旗帜在白村江口飘扬,看到了百济俯首称臣,看到了倭国的势力如同旭日般,在东亚的海平面上冉冉升起。
然而,这旭日之光,注定将被来自另一片海域的、更加炽烈和无情的“惊澜”所吞没。倭国的野望,正在将自己推向命运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