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番外(养娃日常1)(1 / 1)
茯苓怀上醒醒的时候,几乎没吃太多苦。折腾人的孕吐、浮肿、情绪剧烈波动,在她身上都未见踪影。除了日渐隆起的小腹,她的行动举止与平常无异,胃口甚至比孕前还要好。梁母见状,总是慈爱地抚摸着她的肚子,笑着说:“这孩子,是知道心疼妈妈,特地来报恩的。”
到了孕晚期七个多月,饶是身体底子好,梁观山和梁母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茯苓暂时放下了公司的大部分事务,将工作分配给下属,自己则安心在家休养。梁母不放心保姆,坚持让茯苓搬回老宅同住,方便亲自照料。梁观山更是准时下班,除非有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一律带回家处理,只为多些时间陪伴茯苓。
被全家当作珍宝般呵护着,茯苓自己倒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她感觉身体状态依旧良好,时常笑着对梁观山说:“妈说得没错,这孩子真是来报恩的,一点都没折腾我。”
不过,这小家伙也着实让这对新手父母虚惊了一场。与其他宝宝在肚子里“拳打脚踢”不同,醒醒安静得有些过分,胎动次数少得可怜。起初两人还能安慰自己是宝宝文静,可接连几天都感受不到明显动静时,不免慌了神,急匆匆赶往医院。
一番详细检查后,医生看着超声影像,宽慰这对紧张的准父母:“宝宝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发育得很好。之所以胎动少嘛……”
医生顿了顿,幽默地解释道,“纯粹是这位小家伙性格比较懒,不爱动弹,在妈妈肚子里待得太舒服了。”
听到这个结论,茯苓和梁观山面面相觑,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即忍不住相视而笑,又是无奈又是宠溺。
看来,这位的宝宝,还是个天生的小懒虫呢。
梁观山对胎教这件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晚临睡前,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拿着一本童话书或诗歌集,凑在茯苓日圆润肚子旁,用他那低沉的嗓音开始朗读。
茯苓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不住逗他:“她现在能知道什么呀?她念了他也听不懂。”
这时,梁观山会抬起头,一脸严肃地纠正她,眼神里充满了执着:“我问过专业的育儿师了,宝宝在肚子里是能听到声音的,尤其是爸爸的声音。我得让他提前熟悉一下爸爸的声音,这样他出生以后就不会觉得我陌生了。”
看着他认真的模样,茯苓的心软成一滩水,她会调整一个更舒服的姿势,一手轻轻抚摸着肚子,一手撑着下巴,柔声说:“好,那爸爸就继续念吧,我们宝宝听着呢。”
任父任母特地从老家赶了过来。任母带来了好几只自家散养的土鸡和一大包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拉着茯苓的手念叨:“这都是自家养的笨鸡,没喂过饲料,炖汤最补了,对你身体好。”
梁观山在一旁听着,趁任母去厨房忙活时,悄悄凑到茯苓耳边,压低声音好奇地问:“老婆,鸡还分聪明和笨的吗?”
茯苓被他这带着点傻气的问题逗得噗嗤一笑,大概是被爱情滤镜蒙蔽了双眼,她竟觉得梁观山傻得格外可爱。她伸出手,怜爱地揉了揉他的头,像哄孩子似的说:“乖,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你先去一边玩会儿。”
令人欣慰的是,梁母和任母相处得极为融洽。任母性子内敛害羞,话不多,总是安静地听着。而梁母性格开朗健谈,她会热情地拉着任母聊家常,分享育儿经验,讨论哪种汤更滋补。一个说,一个听,气氛和谐。
醒醒的到来比预产期提前了几天,幸好一家人早有准备,提前一个月就到了港城待产。生产当天,产房内,梁观山紧紧握着茯苓的手,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老婆,辛苦了,我们就生这一个,以后再也不让你受这种罪了。”
其实,在茯苓刚确认怀孕不久,梁观山就去做了结扎手术。对他们而言,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珍贵的礼物。
他所有的决定,首要考虑的都是茯苓的安危与感受。
港城的医疗体系确实先进,生产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许多。在无痛分娩的帮助下,茯苓甚至感觉像是睡了一觉,再醒来时,那个在她肚子里待了九个多月的小家伙,已经安静地躺在她身边了。她产后身体恢复得也很快,几乎没受什么罪。
梁母在一旁,看着自己那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儿子,此刻正小心翼翼地从护士手中接过那个小小的孙女,忍不住笑着上前指导:“对,这只手要托住她的头颈,这只手抱住屁股,哎哟,我们醒醒真是个乖宝宝,被爸爸这么折腾都没醒。”
正如梁母所说,醒醒从出生起就展现了“报恩宝宝”的特质。她似乎天生就是个安静省心的孩子,即使被初为人父的梁观山用不太标准的姿势抱着,感到不舒服,也仅仅是皱皱小眉头,自己扭动两下找到舒服的位置,便继续安稳睡觉。
看着怀中女儿恬静的睡颜,再看看身边笑容温柔的茯苓,他俯下身,在茯苓额头和醒醒的小脸蛋上各印下一个轻柔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