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2 / 2)
张良向飞羽道谢,飞羽听了得意洋洋,不停抚摸着自己的剑。
张良无奈一笑,转身对贾僧说:“你愿意和飞羽切磋吗?这样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贾僧早就想试试这把神圣的剑,立刻答应下来。
两人开始比试,张良放心离开,回去与学者商议后续计划。
飞羽见张良离开,起初有些失落,但看到贾僧走过来,心情又好了起来。
不过贾僧一直盯着飞羽的水寒剑看,让飞羽有些不悦,把剑往身后藏了藏。
贾僧赶紧解释:“别误会,这把剑对我来说意义特殊,我才多看几眼。我们开始吧,互相提升。”
飞羽早已跃跃欲试:“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贾僧召唤出一柄长枪,枪柄刻有图腾,枪尖锋利,但不如之前那柄有灵气。
飞羽清楚自己刚练剑不久,不是贾僧的对手,但他想通过比试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请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帮助我进步。”飞羽说道。
贾僧嘴上答应,心里却打算留手,以免伤到飞羽不好交代。
飞羽持剑冲向贾僧,他身法灵活,虽处下风却未受伤。贾僧只作压制,未攻要害。
飞羽看准时机跃起,水寒剑直刺贾僧肩膀。贾僧长枪一挡,将剑震开。
飞羽暗赞贾僧身手不凡,更加专注应战。终于抓住机会转守为攻,连连出剑。贾僧始终以长枪格挡,化解攻势。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飞羽突然调转剑锋,向贾僧手腕前方削去,将对方长枪击落在地。
贾僧收势叹道:是我输了。这般年纪就有如此修为,实在难得。
你并未使出全力。飞羽摇头道。
经此一役,飞羽对贾僧的成见渐渐消融。
此时屋内,张良正与诸位学者商议招兵买马的要地。众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张良凝神静听,陷入沉思。
此地既不能离咸阳太远,亦不可太近。过远则难以挥师直取都城,过近又恐未成规模便被嬴政察觉,致使前功尽弃。若选址太远,起义时战线过长,必生变故。加之历史上还要应对刘邦、项羽等势力,着实棘手。
贾僧,假和尚,你这秃头大汉怎么取了个这般名号?院中突然传来飞羽的嬉笑声。
名姓不过是个称呼罢了...贾僧抚着光亮的头顶,无奈苦笑。这是头遭有人当面取笑他的名讳——往日里作威作福时,谁敢这般放肆?
你这名字有何来历?飞羽强忍笑意追问。
此事说来话长...
随着贾僧的叙述,飞羽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神色变得凝重。原来贾僧并非咸阳人士,至今仍是无籍之徒。他出身偏远村落,家贫如洗,又逢连年战乱,常常食不果腹。
八岁那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村庄,田地尽毁。朝廷赈灾粮又被官府层层克扣,粮价飞涨。家中弟妹接连饿死,为求生路,父母只得将他卖与地主为仆,换得温饱。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多养一口人就多一张嘴讨食,贾僧已长成半大少年,总不能一直白白耗着别人家的粮。
原想着送他出去是条活路,谁知没过多久,贾僧竟被主家轰了出来。
只因他偷拿厨房一点吃食。那地主向来刻薄,常克扣学工的饭食,贾僧终日腹中空空,稍有过失更是一整天都吃不上饭。
被赶出门后,贾僧凭着记忆摸回村子,却发现整村人早已迁走。他顿时成了无根的飘萍,无家可归。
他恨,恨地主,也怨亲人狠心。年幼的贾僧坐在村口哭了整夜。
天亮后,他捡来几块石头,磨得锋利,一把割断满头乌发。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贾僧却亲手斩断这血脉牵连。自此刻起,天涯独行,再无牵挂。
失去依傍的贾僧活得愈发艰难。
无屋可住,便幕天席地;缺衣少食,只得挖草根、捕野兔。害了病无钱医治,只能硬扛,还常遭野兽侵袭。
好几次他险些丧命,却都侥幸活了下来。
数月后,贾僧背着一整个月采来的草药进了咸阳城,想换些银钱。
可咸阳城冷漠势利,容不得外乡人。守城官兵夺走大半草药,美其名曰“进城税”。
贾僧心头火起,却不敢表露。民不与官争,这道理他懂。
辛苦一月的收成,转眼被人强占一半,他满腹憋屈。
强忍怒意,贾僧总算进了城。
他初来乍到,就近走进一家药铺。掌柜百般挑剔,说草药颜色发暗、叶带霉斑。本该值二十串铜钱的药材,只换了八串。
贾僧不识行情,攥着铜钱笑呵呵离去。
他终于有了钱,先买两坛酒,余下五串铜钱。日头尚早,但走回山中定已夜深。
贾僧打算在城里歇一晚,明早再动身。谁知这一念之差,竟彻底翻覆了他往后人生。
夜色四合,他蜷在白日沽酒的铺子外,正欲合眼,却听脚步声渐近——来人不少。
贾僧睁眼,见几个地痞提着木棍围拢过来。
他猛地起身,警惕后退。那伙人径直逼近,将他团团围住。